生態旅游是一種環境友好的、負責任的旅游形式,是指人們前往相對偏遠的自然區域進行游覽,其目的是欣賞和享受自然風景(包括野生動植物)以及當地文化,并促進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這種旅游形式具有較小的環境影響,并對當地居民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現形式,生態旅游在全球旅游業中受到普遍青睞。90年代生態旅游概念傳入我國,引起了政府部門、旅游業領域、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生態旅游追求的是旅游業、自然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協調與統一。生態旅游的科學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經營者、當地居民、行政部門之間的最佳配合。同時,在合理運營過程中,需要強調保護自然,以滿足生態旅游資源的持續存在。應該指出,由于當前國內對生態旅游概念的理解尚不統一,本專輯所收集的論文對生態旅游概念內涵把握得還比較寬泛。如果這與國內相聯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當前,我國生態旅游的運營管理,存在著以下三方面問題:第一,模糊了生態旅游和大眾旅游的界線。生態旅游所依托的資源基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關鍵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我國,伴隨著一般性旅游開發的快速推進,原有的自然環境遭到空 ...
作者: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
出 版 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9月
ISBN:978-7-112-18837-6
生態旅游是一種環境友好的、負責任的旅游形式,是指人們前往相對偏遠的自然區域進行游覽,其目的是欣賞和享受自然風景(包括野生動植物)以及當地文化,并促進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這種旅游形式具有較小的環境影響,并對當地居民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現形式,生態旅游在全球旅游業中受到普遍青睞。90年代生態旅游概念傳入我國,引起了政府部門、旅游業領域、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生態旅游追求的是旅游業、自然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協調與統一。生態旅游的科學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經營者、當地居民、行政部門之間的最佳配合。同時,在合理運營過程中,需要強調保護自然,以滿足生態旅游資源的持續存在。
應該指出,由于當前國內對生態旅游概念的理解尚不統一,本專輯所收集的論文對生態旅游概念內涵把握得還比較寬泛。如果這與國內相聯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當前,我國生態旅游的運營管理,存在著以下三方面問題:第一,模糊了生態旅游和大眾旅游的界線。生態旅游所依托的資源基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關鍵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我國,伴隨著一般性旅游開發的快速推進,原有的自然環境遭到空前的開發沖擊。人們在享受旅游帶來的愉悅的同時,也嘗到了“破壞性建設”種下的苦果—這與生態旅游的理念背道而馳。第二,違背了生態旅游的一般原則??沙掷m旅游是生態旅游應該遵循的一般原則,并在生態保護、旅游發展、環境教育以及社區參與等四個方面得到踐行??梢哉f,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是生態旅游的總目標,而環境教育和社區參與是生態旅游的實現途徑。生態保護是前提,體現了管理者的責任和義務;旅游發展是核心,讓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和提供放松身心的氛圍;環境教育是責任,保證生態旅游成為尊重自然而負有責任的旅游形式;社區參與是保障,能夠實現景區成長和社區富裕。第三,降低了生態旅游的標準。中國生態旅游的發展,亟須加以規范,需要建立生態旅游認證制度,提高其準入門檻。具體措施,就是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生態旅游標準,并充分借鑒和參考;另一方面,還應當加快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態旅游標準并盡快形成體系。
本專輯的主題是生態旅游,共收集論文16篇,內容涉及生態旅游規劃、生態旅游產品、環境教育、特許經營以及社區發展等內容。需要強調的是,主編吳必虎教授早在多年前就開始關注生態旅游在國內的發展,并在多年的研究實踐中發表了多篇有關生態旅游的學術論文,這在吳教授的《旅游規劃原理》一書中也有集中體現。本期《旅游規劃與設計》“生態旅游”專輯的編輯與出版,正是吳教授特意提出來的。近些年,本人也一直致力于生態旅游的研究,并在北京林業大學創建了生態旅游發展研究中心。感謝大家對我在生態旅游相關研究的肯定與鼓勵,本人因此有幸受邀擔任這一期的執行主編。在工作過程中,與主編吳必虎,名譽主編劉德謙,編輯部林麗琴、姜麗黎、黃珊蕙一道針對來稿進行了多次交流和討論,并深深地為大家的工作熱情所感動。希望本專輯的出版,能為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本專輯亦算是編輯部同仁的辛勤勞動換來欣慰的成果。
生態旅游目錄
生態旅游規劃與管理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編制框架思路(張玉鈞、王志臣)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戰略與對策 (鐘林生、虞虎)
雅魯藏布大拐彎國際徒步旅游線路規劃設計(王忠斌、 趙佩燕、瓊達)
綠色基礎設施與生態濕地的規劃設計——以克拉瑪依市九公里生態濕地建設和再生水儲存回用工程為例 (李玲)
生態旅游產業發展
生態旅游景區特許經營的困境和對策——以浙江省為例 (吳俊)
皖南古村鎮體驗型旅游產品保護開發研究 (王承云、王 靜、孫玲慧)
城鎮居民生態休閑與城郊森林公園發展 (劉增力)
觀鳥旅游對生態和鳥類的影響研究 (趙金凌)
生態修復條件下的生態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李鵬、何琳思、祝霞)
拓展產業生態旅游,推進區域生態文明——以浙江武義為例 (張躍西)
環境教育
國外環境解說專業教育評估體系及啟示 (趙敏燕、董鎖成、葉文、吳忠宏、唐曉峰、郭海?。?/p>
美國國家公園戶外教育項目研究——以黃石國家公園為例 ( 張佳琛 、王輝、 劉小宇)
自然教育熱潮下的研學旅行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學旅行模式探索(王西敏)
城央濱海生態博物館——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 (孟祥偉 、 蔣曉迪)
社區發展
北京傳統村落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模式探討 (唐承財、孫艷潔、王珂)
民族村寨旅游扶貧的沖突演進與應對之策——以中俄邊境村落室韋為例 (李燕琴 、劉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