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民以食為天的觀念源遠流長,是中國飲食文化觀念的核心,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文明史與農業的密切關系。中國擁有廣袤的土地和多樣的氣候,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人類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在這片土地上,有荒漠草原,有山川丘陵;有黃土高坡,有島嶼海洋,孕育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上下五千年,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無數故事,但食物帶給人們的溫暖和慰藉亙古不變。作為生存必需品,食物不知不覺成為地理環境、歷史境遇、生存條件影響人們生活的最佳折射。美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呈現,還有文化的傳承、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在于它的美,還在于裝下的情感和記憶。因此,食物成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地方關系最重要的媒介。旅游不僅僅是風景、文化、地理上的旅游,也是美食的旅游。美食旅游涵蓋了以美食為目的的旅游活動,以及旅游中的美食活動。美食旅游活動興于20世紀80年代,21世紀以來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說到美食旅游,我們不禁會想到,在中國廣袤土地上,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地方特色小吃街。咸陽的袁家村、上海的城隍廟、成都的寬窄巷子和錦里、桂林的西街、武漢的戶部巷、長沙的火宮殿、南京的夫子廟、蘇州的觀前街、青島的劈柴院、濟南的 ...
作者: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
出 版 社: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ISBN:978-7-112-18837-6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民以食為天的觀念源遠流長,是中國飲食文化觀念的核心,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文明史與農業的密切關系。中國擁有廣袤的土地和多樣的氣候,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人類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在這片土地上,有荒漠草原,有山川丘陵;有黃土高坡,有島嶼海洋,孕育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上下五千年,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無數故事,但食物帶給人們的溫暖和慰藉亙古不變。作為生存必需品,食物不知不覺成為地理環境、歷史境遇、生存條件影響人們生活的最佳折射。美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呈現,還有文化的傳承、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在于它的美,還在于裝下的情感和記憶。因此,食物成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地方關系最重要的媒介。
旅游不僅僅是風景、文化、地理上的旅游,也是美食的旅游。美食旅游涵蓋了以美食為目的的旅游活動,以及旅游中的美食活動。美食旅游活動興于20世紀80年代,21世紀以來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說到美食旅游,我們不禁會想到,在中國廣袤土地上,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地方特色小吃街。咸陽的袁家村、上海的城隍廟、成都的寬窄巷子和錦里、桂林的西街、武漢的戶部巷、長沙的火宮殿、南京的夫子廟、蘇州的觀前街、青島的劈柴院、濟南的芙蓉街、廈門的中山路、揚州的東關街、昆明的南屏街,拉薩的八角街等……無數的小吃街如同盤根錯節的經脈一般遍布在華夏大地。東西南北、天涯海角,無論你身處何方,過個馬路,拐兩個彎,也許就會遇見一片喧囂的散發著撲鼻香味的美食空間。但是如今這些琳瑯滿目的“本地特色小吃街”,已經變得千篇一律,在商業化道路上與“地方性”相去甚遠。飲食的“原真性”與“標準化”在對立中行而前。
現有的美食旅游研究主要圍繞美食旅游概念探討、以葡萄酒和茶為代表的美食相關旅游資源研究、旅游者飲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發掘及美食旅游開發探討這四個方面展開。美食旅游的最大特點即“為食而游”,而美食旅游者則是以享受美食、了解當地美食文化抑或是參與以美食為依托的美食旅游活動為目的的旅游者。開展美食旅游,不僅可以增加文化認同感,增加地區經濟收入,促進文化自信,還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輸出文化軟實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飲食文化旅游和豐富美食旅游的開展形式具有重要意義。本輯將圍繞以下四個主題對美食旅游的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即美食旅游的概念、發展與戰略,美食資源與美食目的地,美食旅游中的產品與體驗,美食文化與品牌構建。期望這些文章能夠使諸位讀者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吧酱ㄒ琅f,風味不改”。讓我們穿越四季、跨越山海,開始一場精彩絕倫的美食之旅。
受吳必虎教授的邀請,我很榮幸和揚州大學侯兵教授主持本輯美食旅游專題的編輯工作,也讓我成為本輯專題的第一位讀者。希望本輯專題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也希望文中案例能增進讀者對美食旅游的理解。感謝名譽主編劉德謙教授和主編吳必虎教授的鼎力支持,感謝各位作者的智慧和辛勞,感謝編輯部林麗琴主任和姜麗黎、孟紫玉等編輯的努力。本專輯得以按時出版,離不開大家的精誠合作。
曾國軍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美食旅游:概念、發展與戰略
1. 美食旅游發展趨勢及典型案例剖析(歐陽燦 黃開正 李想)
2. 基于地標美食消費的美食旅游概念新探(石自彬 韓雨辰 馬建林)
3. 芻議河北美食旅游的開發與規劃設計(王鵬)
4. 全域旅游背景下哈爾濱市旅游餐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湯姿)
二、美食資源與美食目的地
5. 關于優質特色食材旅游開發的思考(馮玉珠)
6. 四川美食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分析(馮明會 童光森 李想)
7.從舌尖體驗到美食生活:美食旅游目的地的創新與發展(薛濤 高彩霞)
8. 美食旅游目的地文化原真性重塑路徑研究——基于雙向視角的陽朔大師傅啤酒魚案例(梁馨文)
三、美食旅游:產品與體驗
9. 鄉土食材轉化為美食旅游體驗產品——以翎芳宴為例(王翎芳 徐堯鵬)
10. 淺談鄉村深度人文旅行產品中的鄉土美食創新——以大地鄉居·風景食課為例(謝靈君 李 霞 Nora)
11.熟悉度對美食旅游體驗質量的影響研究——以黔東南黎平肇興侗寨為例(陳瑾妍 張玉鈞 尚琴琴)
四、美食文化與品牌構建
12.旅游休閑街區中美食文化的運用與表達——以昆明茶馬花街為例(程小敏)
13. 以傳統美食激發地方發展新動力——珠海斗門區美食旅游品牌建設創新實踐(王欣 馬紫蕊 石瑩)
14. 美食旅游對重慶城市形象構建的影響探究(韓雨辰 馬建林 石自彬)
15. 順德“世界美食之都”品牌認知調查(周書云 張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