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風景多來年持續助力無錫旅游,先后參與了無錫靈山(國家5A級景區)、無錫清名橋歷史街區(國家4A級景區)、無錫惠山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國家4A級景區)、古運河風光帶(國家4A級景區)的旅游策劃、規劃及設計工作,為推動無錫旅游發展獻計獻策。
近日,由大地風景承擔規劃設計及申報工作的“無錫江南古運河”項目獲得江蘇省政府批復,正式設立為江蘇省省級旅游度假區。
無錫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規劃面積12.8平方公里,以世界文化遺產——江南古運河為載體,以無錫城區為依托,囊括2個世界文化遺產點段、6個國家4A景區和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包含一河兩岸歷史文化建筑群、古遺址、名人故居等文化遺產和生態公園。
項目在規劃過程中定位于打造高起點、高標準、高目標的無錫旅游名片,積極貫徹以古運河再興為重心,以古運河為主,再興運河活力,凸顯無錫城市底蘊,提升無錫城市形象。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旅游體系,將旅游格局轉變為度假目的地。扭轉無錫“湖熱城冷”的旅游格局,促進無錫城景旅游度假體系的形成。以城旅共興為主要手段,促進文物保護,舊城更新,保護運河遺產,促進文化傳承,帶動古運河沿線三產發展。
本著“彰顯文化底蘊、改善旅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發展特色產業”的理念,積極創新“記憶無錫·旅居運河”品牌:項目在規劃過程中定位于打造高起點、高標準、高目標的無錫旅游名片,積極貫徹以古運河再興為重心,以古運河為主,再興運河活力,凸顯無錫城市底蘊,提升無錫城市形象。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旅游體系,將旅游格局轉變為度假目的地。扭轉無錫“湖熱城冷”的旅游格局,促進無錫城景旅游度假體系的形成。以城旅共興為主要手段,促進文物保護,舊城更新,保護運河遺產,促進文化傳承,帶動古運河沿線三產發展。
“記憶無錫·旅居運河”創新點解讀:
創新點一:“開放的旅游度假區”——高大上的無邊界“記憶運河”文化活態景區
無錫,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回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而這一切,由一條千年運河繞城而過,串綴而成。其中以本項目規劃的吳橋經西水墩、南門至清名橋這長約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鄉風情。
悠悠運河水,凝聚了無錫三千年風風雨雨的歷史,交織著水鄉河古樸醇厚的民風民俗,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江南運河水鄉文化。古運河兩岸民居高低錯落,碼頭石埠錯落有致,白天人家臨窗面水,夜晚船家櫓聲燈影,后門洗汰下船,前門逛街上橋,好一幅“人家盡枕河”的民俗風情畫。
無錫最具底蘊的歷史人文魅力基本依河而存,當代無錫人多伴著運河記憶成長,追憶、懷舊型消費逐漸成為文化旅游新時尚。鑒于古運河對于無錫城市的母親河般的意義以及古運河與無錫城區相生相依密不可分的城河關系,大地風景創新提出“開放的旅游度假區”,突破國家旅游度假區對于度假區封閉管理的限制,將景區與城區融合,從而充分挖掘無錫生態、歷史、民國、生活記憶元素,進行活化展示,將古運河打造成一條記憶之河,打造無大門票無強制界限的開放度假區。
創新點二:“城市型旅游度假區”——城市資源注入旅游度假,“旅居運河”度假配套提升城市發展
在城旅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政策引領下,整體開發保護并整合資源,引入“城市型旅游度假區”建設理念,以特色旅游項目建設為引導,推進城市與旅游、文化、度假的深度融合發展。
積極整合城市休閑度假配套資源推進古運河風光帶規劃建設,提升傳統旅游,發展高端旅游,促進旅游國際化。實施運河帶旅游提升、文化挖掘、濱水旅游開發、旅游產業優化、度假旅游開發、營銷運營提升等措施,使旅游業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將十里古運河沿岸建成生態旅游長廊、文化度假長廊和高端服務產業長廊,打造無錫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成為集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度假運動、傳統工藝、創意產業及高品質居住辦公等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型旅游度假目的地和產業綜合體。以“無錫古運河省級旅游度假區”的成功批復為契機,無錫必將加快推進旅游業轉型發展,全面提升無錫城市的建設,實現城市發展與旅游發展共同繁榮。
以“無錫古運河省級旅游度假區”的成功批復為契機,無錫必將加快推進旅游業轉型發展,全面提升無錫城市的建設,實現城市發展與旅游發展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