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第一次向全球發布了他履任以來最全面系統的施政大綱。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和擔任過旅游城市桂林市長及書記的知行合一型官員,他在工作報告中除了對旅游學術界和行業管理人員中路徑依賴式的傳統認識提出許多突破性的新解釋和新觀點,基于這些新的認識,還提出了以515戰略為綱要的總體部署。2015,中國旅游業新的拐點年,新的齊飛時間;李金早,將給中國和世界旅游發展帶來一個金色早晨。
515戰略,即緊緊圍繞”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強國”5大目標,推出旅游10大行動,開展52項舉措,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旅游業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面對這一全新的國家旅游發展戰略,旅游規劃界如何響應?
李金早在其工作報告中多處對旅游規劃的任務、意義和具體工作加以強調。在2萬4千字的報告中,李金早27次提及規劃問題,涉及紅色旅游規劃、鄉村旅游規劃、自駕游規劃、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中長期發展規劃、絲綢之路與海上絲路國際旅游合作戰略規劃、跨行政區重點旅游區域規劃、市縣兩級旅游功能規劃、旅游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統籌、規劃實施監督評估等話題。
李金早將旅游規劃視為一項遠近時與宏微觀結合的體系,長遠的事及早謀劃,中期的事系統安排,近期及當年的事滾動布局。從長遠角度看,編制《建國100年旅游發展戰略》(2015-2050),涉及今后35年的長遠眼光,利用傳統旅游咨詢業之外的一流智庫,謀劃未來35年中國旅游發展的總體戰略,這在中國旅游規劃史上尚屬首次。在十三五規劃的中期(五年、十年)研究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業內外、海內外咨詢力量,政府購買突破行業壁壘的規劃咨詢服務產品。
在跨省級行政區重點旅游區域規劃方面,中央政府層面主導的大區域、次區域旅游規劃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浙閩贛皖、粵港澳、黃河經濟帶、珠江經濟帶、東北經濟圈、武陵山(湘鄂渝黔)、大別山(鄂豫皖)、羅霄山(湘贛)、粵閩臺港澳等旅游經濟帶、經濟圈的發展規劃。此舉將大大強化中央政府層面在宏觀旅游區域合作方面的協調、整合工作,對中國實施多目的地國際目的地營銷戰略,將會產生十分關鍵的作用。
金早局長的沖鋒號角已經吹響,旅游規劃咨詢的隊伍準備好了沖鋒陷陣了嗎?我看仍然存在很多亟需克服的困難和研究能力不足的問題。金早局長的部署僅僅反映了政府的意志,即使呼應這個雄心十足的政府藍圖,旅游規劃的隊伍已經捉襟見肘,更為嚴峻的挑戰是,在移動互聯網和旅游消費決策民主化的市場背景下,旅游規劃師的應對手段更是應急不暇。
簡要概括講,面對515戰略,旅游規劃存在三大不足:一是自身隊伍研究能力不足、忽悠甲方的草臺班子四處出沒;二是從建筑、景觀、城規轉行的隊伍水土不服、魚龍混雜;三是資本力量的短視和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的壓力過大。能不能過好三大關,就看這個隊伍自己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