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建筑策劃專委會(APA)主辦、深圳華僑城東部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都市更新,人文深圳-大灣區戰略下的新型城鎮化研討”2017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年會在深圳華僑城召開,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應邀做客文旅創新分論壇,以“社會交換與遺產酒店”為題,從過剩經濟時代的制度沖突、中產階級市場與城鄉社會交換、鄉村遺產酒店發展的機遇三個部分發表主旨演講。
吳必虎教授指出,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高速工業化推進的城市化已進入穩定階段,城鎮化發展進入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期,部分產業已出現從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發展的趨勢,而勞動力過剩、中國城鎮失業率的上升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對服務業的依賴性不斷增強。
在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進入轉型期、中國旅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吳必虎教授基于對中國城鄉社會交換、區域社會交換等現狀的觀察和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四問:一是人民可以享有獨棟住宅,住宅占地面積應由市場決定,土地不應成為制約生活質量的緊箍咒。二是中國總人口峰值不會達到18億,18億畝耕地紅線的制度已不再適應當下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中國糧食市場四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后,糧食生產各省自行供給政策存在不合理性。四是農地農業用是一種落后的產業制度。空心化宅基地不能進入市場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隨著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頒布,在鄉村發展得到更多重視和支持的同時,過度規劃和干預也會導致鄉村性的消失。吳必虎教授對鄉村遺產酒店發展的機遇進行了剖析,鄉村遺產酒店的導入能夠讓村民參與其中,建立新的文化認同,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與會30余位嘉賓分別從政策方向,學術研究到操盤落地,實踐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主題分享。為大灣區的發展獻計獻策。深圳作為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其東進戰略遇上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為深圳經濟的騰飛以及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