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廣東省旅游局聯合舉辦的2017年全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研討班正式開班。6月7日,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受邀對研討班成員進行授課,發表《產業升級中的廣東旅游鄉建與鄉村旅游發展》的主題演講。
由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廣東省旅游局聯合舉辦的2017年全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研討班在桂林旅游學院開班,以“鄉村旅游為重點發展全域旅游”為主題,根據廣東省黨代會關于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等8個方面戰略部署,研究落實旅游工作的新要求,科學謀劃推動廣東省旅游工作創新開展。廣東省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分管領導、旅游局局長及廣東省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負責人等共70人參與學習。
6月7日,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受邀對此次研討班成員進行授課,發表《產業升級中的廣東旅游鄉建與鄉村旅游發展》的主題演講。
吳教授從“制度創新與利益沖突、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城鄉社會交換與鄉建”等角度出發,針對廣東旅游目的地建設提出了中肯建議。中國改革開放快40年,隨著城鎮化程度的加快,人口通過各種方式遷移進城,社會流動性減弱,各種制度卻仍然停留在短缺經濟時代。中國,特別是廣東已經進入后城市化階段,過剩經濟轉型面臨機會與挑戰,應擺脫工業路徑依賴。
吳教授深度分析了國土資源部提出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指出修正案仍然保留甚至強化了對耕地威脅論的基本信仰。省內耕地80%劃為基本農田違反了地理規律。同時村鎮規劃被高強度干預,鄉村性被弱化,出現千村一面的嚴峻問題。
農地應旅游業用,工業用,住房用,而不是農地農業用。面對一些全國性的制度障礙,包括土地制度、產業制度,如何結合廣東實際進行改革試點,成為廣東產業轉型的試金石。在產業升級中,廣東省的產業結構優化全國領先,歷史上長期對外開放,具備天然的改革開放精神,旅游產業在廣東產業升級中扮演著粵北粵西發展的區域平衡器角色。
吳教授梳理了廣東的旅游資源提出了用鄉村旅游來驅動發展,鼓勵政府挖掘水鄉文化、嶺南民族文化、客家文化與海洋旅游資源。通過探尋某種結合廣東省情的城鄉社會交換機制,實現廣東城鄉可持續發展是廣東旅游領導者面臨的一大課題。
另一方面,鄉村人口需要城市發展機會,城市居民需要鄉村休閑住宅。旅游作為城鄉社會交換的基本途徑,能讓鄉村的文化、生態與物產重新產生市場商業價值,最終盤活鄉村各類資源。由于旅游進入農村形成“1+3產業結構”,旅游鄉建干預下鄉村社會重組,形成家庭農場,鄉村電商,鄉村度假綜合體。而后鄉土生活方式的營造應是旅游鄉建的最終目標。
鄉村旅游發展的四種模式即,規范化的景區服務模式,休閑化的郊野游憩模式,度假化的文化鄉居模式,產業化的農業公園模式。吳教授依據這四種模式提出了鄉村旅游感性體驗的設計,強調“雅者為王”,即從實用功能提升到感性審美,在感性質量上增加投入,實現環境空間的設計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