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上海崇明生態島國際論壇開幕,論壇以“生態引領、創新發展”為主題,從“生態+”發展戰略的探索與實踐展開探討。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受邀出席論壇尾聲的縣長咨詢會,同時出席咨詢會的還有上海城市創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新、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嚴軍、上海市體育總會副主席嚴家棟、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魯班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明等。
崇明區副縣長首先就當前崇明旅游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并向參與討論的各領域專家提出未來崇明的旅游應走怎樣的道路,如何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的問題。生態引領、創新發展將是未來崇明政府緊抓不放的重點工作。
作為首位發言專家,吳必虎教授指出,崇明的旅游發展應在生態旅游發展這樣的大環境下進行展開。過去崇明的旅游僅停留在以觀光旅游為主導的產品之上,然而崇明的觀光旅游資源優勢并不明顯,過去的旅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今社會,未來崇明旅游工作重心應放在發展以休閑度假目的地為主的道路上來。在過去,中國旅游中的門票經濟曾經占主導地位,以杭州的宋城、上海的迪斯尼為例,這些門票經濟的興盛都是在大投資、大項目的前提下。然而崇明并不適合一個集中式的大項目來作為旅游發展的方向。旅游地產的大面積建設只會讓崇明變成另一個城市化的地區。崇明島擁有周邊巨大的市場潛力,其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崇明的自然鄉村特性而非高樓林立的新型城鎮。
吳教授進一步提出了,崇明的旅游發展模式應為“非集中式開發”模式,這種非集中式開發體現在“小規?!薄ⅰ懊芊植肌?、“細管理”三點上。崇明島的旅游是全域的旅游,未來如何發展崇明的全域旅游將集中體現在三個方向:休閑度假、生態教育、運動養生。
吳教授特別提到,崇明現在面臨三個重要的具體問題亟待解決,這也是崇明政府所面臨的挑戰。首先,崇明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供給制度的改革。要想實現“小規?!?、“密分布”、“細管理”的旅游開發模式,也就意味著一村一鎮、農民與田地都要參與旅游開發中來。中國的土地政策需要改革,而上海可作為第一批試點進行落實。像上海這樣的地區,不應該用基本農田保護來作為限制農民土地利用性質轉變的理由。中國的農村應當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特別像上海這樣的地區,應當讓土地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在崇明,農用地可以轉為非農用地實現一二三產用地平衡、農民宅基地可以進入市場流通促進城鄉融合逆城市化居住混合、通過鄉村度假旅游促進就地城鎮化。
吳教授表示,“地主”是一個好名詞,我們的黨在歷史時期提出讓大多數人變為地主,也就是讓農民都翻身起來做地主。農民當地主的實質及目的應當是讓土地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農民可以自行支配土地。如果把崇明閑置的民房及廢棄遺存建筑流通進入市場,這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生態基礎良好,以服務業為導向的城鎮化將是未來崇明的發展方向。最后,吳教授提出崇明旅游在區域發展戰略的定位為 “中國長江口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