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迎來大眾旅游時代。今年初,國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助推旅游產業迅速發展,撬動經濟轉型升級,持續領跑宏觀經濟。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旅游接待和收入同比增長均超兩位數。今年上半年旅游總收入達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旅游投資421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5%,西部地區投資成熱點。
綠色產業拉動經濟發展 黨政“一把手”力推全域旅游
國慶長假前夕,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省旅游業發展大會上表示,旅游業是一個帶動性很強的行業,是富民產業、綠色產業,旅游的發展投資帶來的是百年的GDP。江蘇要把握旅游業發展新趨勢,突出特色、推動創新、開放合作、激發活力,加快旅游強省建設,構建大旅游發展格局,把江蘇打造成國內領先的旅游強省、國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十一”后,江蘇旅游交出成績單:全省旅游總收入441.6億元,同比增長12.9%。
云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說,把轉型升級作為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要轉變管理模式。按照推動全域旅游、大旅游發展的思路,圍繞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的需求,加強旅游大數據等“智慧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行旅游綜合管理,大幅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務效率。
今年以來,貴州旅游發展呈現“井噴式”增長。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了39%和41%,貴州要求全省的市縣黨政主要領導要把旅游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省長孫志剛表示,貴州富有“公園省”的美譽,全域都是美景,優勢明顯,潛力巨大。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咸輝表示,要堅定不移朝全域旅游發展的路子走下去。發展全域旅游,是進一步釋放寧夏旅游資源潛力的必然選擇,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要推動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寧夏產業結構向高端化、低碳化、服務型轉變。
青海省省長郝鵬說,“十三五”期間,要堅持“全域景區化”理念,把青海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規劃和建設,打造“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旅游格局,即著力打造環夏都西寧2小時旅游圈,形成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吸引力、影響力的綜合旅游目的地。
頂尖智庫把脈全域旅游 策馬揚鞭推進體制改革
在全域旅游新模式的推動下,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日前,中國旅游智庫咨詢會在國家旅游局召開,頂尖智庫專家為全域旅游的發展把脈問診。
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禮群,被譽為中國智庫的領軍者,現擔任中國旅游智庫主任、《“十三五”全國旅游業發展規劃》專家組組長。他表示,全域旅游是一個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旅游業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將更有力地整合區域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旅游“共建共融共贏”、“共治共管共享”。他表示,要加強旅游市場體系的建設;要明確界定全域旅游要素,以五大發展理論為本,提升旅游價值,拓升旅游空間。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旅游智庫副主任魏建國認為,要抓住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軟肋”——理念。全域旅游是跳出旅游的大旅游概念,發展全域旅游要明確思路,從體制機制改革、產業經濟融合、國際軟實力外交等方面進行發展,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的旅游道路。
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張學武說:“港中旅與國旅合并重組后,成為中國最大的旅游集團,是國資委把旅游放在重要位置的體現,在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假期,集團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入。”他認為,當前旅游的矛盾仍然是供需不平衡,雖然投資很快,但消費更快,供給仍跟不上需求的發展,要加快旅游供給側改革;要推動帶薪休假;要加強信息化與大數據建設;地方政府要建立起綜合管理體制。
中國旅游協會會長、首旅集團董事長段強說:“當前,旅游經濟一枝獨秀,旅游企業的作用功不可沒。”他同時指出,由于產業發展快,很多地方政府或企業具有盲目性,上馬千篇一律的項目。段強建議,加強對企業發展的指導,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明確企業地位,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北京大學流通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麗華認為,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是觀念上的突破。她建議,要搭建全域旅游服務體系,突破現有體制機制存在一些障礙,讓旅游與其它產業、機構深度融合,產生共享的內深機制。
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李景田建議,當前的旅游發展仍需立足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大眾旅游剛剛興起,先滿足“出來看看”那部分人的基本需求,然后再多層次發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