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十年來我國紅色旅游的發展歷程,我欣慰和感動之余,不由想到《環球時報》近日那篇頗有見地的社評——《讓大家玩好,中國將再上大臺階》。把玩好和上臺階聯系在一起,不是故作驚人之語。隨著中國夢的提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確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已經越來越與人的幸福指數提升、綜合素質進步形成重要“觀照”。換言之,正像文章針對當下的發展背景所指出的,“在中國經濟增長下行期間,旅游作為一個難得的強勁元素在以近乎裂變的方式逆沖,一再制造高潮,像是個力挽狂瀾的坯子。中國一定要重視它,看準它,為它的成長壯大不斷開辟嶄新的空間。”紅色旅游,是這個“難得的強勁元素”中更加難得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可忽視的要素。
十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從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發展紅色旅游的重大決策,其深意,就是使其成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事實上,紅色旅游發展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發展,說開辟了一條與時代特征相適應、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亦不為過。
十年來,紅色旅游發揮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傳統的重要功能。依托紅色旅游景區,結合建黨、建軍、建國、抗日戰爭勝利等重大歷史事件,堅持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涌現出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紅色影視、演藝、歌曲等作品,繁榮發展了紅色文化。
十年來,紅色旅游塑造了一個響亮的品牌。紅色旅游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已經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旅游活動之一,年接待游客由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至2014年的9.07億人次,年均增長16%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紅色旅游十年累計游客超過40億人次。紅色旅游的發展,推進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
十年來,構建了覆蓋全面、較為完善的紅色旅游體系,以經典景區為主體的產品體系日益完善,249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培育一批紅色旅游目的地,拓展紅色旅游線路180多條。紅色旅游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十年來,實現了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保護和修繕大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加大了環境整治力度,挖掘和整理了大量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獻,建設一批紅色歷史文化多媒體資源庫。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意識,把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紅色旅游發展有機結合,探索保護與發展雙贏的新路子。
十年來,拓展了振興老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紅色旅游發展給革命老區帶來了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老區人民通過為游客提供交通運輸、土特產銷售、餐飲住宿等服務,增加了收入,使大批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增強了老區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效促進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無疑,紅色旅游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比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統籌發揮“教育與富民”的綜合功能;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堅持遵循旅游發展規律;堅持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等。這些經驗,在各地紅色旅游發展實踐中都有著更為豐滿的詮釋、更為生動的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還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
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新的發展階段,給紅色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賦予了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們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努力推進創新發展。我們期待,有關各方認真總結紅色旅游的若干經驗,為推進旅游“515戰略”發揮應有的作用,為研究制定“十三五”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使紅色旅游以“+”的方式,進一步釋放教育功能、社會效益、促進消費、產業關聯等綜合效益。
回望來路,我們感慨萬千;前瞻遠方,我們信心滿滿。當今中國,擁有著全球最具活力的產業需求、最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或許,當我們多年后擁有了更可欣慰的成績時,才會知道今天的所有付出,都是一篇精彩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