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產的發展勢頭極為迅猛,仲量聯行華南區戰略咨詢部總監招錫祥表示,旅游地產不同于普通的房地產開發,它更依賴于環境條件和投資的實力,旅游地產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品牌化,未來的增長點將主要為養生地產主題的定位。
休閑度假旅游前景樂觀
《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顯示,2015年,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旅游消費相當于居民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10%。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33.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1.9萬億元,而居民出游率也將要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25。中國旅游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并帶動了旅游地產持續升溫。招錫祥認為,旅游業已經從觀光旅游、商務旅游轉化為休閑度假旅游。隨著旅游度假時代的到來,房地產與旅游的需求互相疊加,產生旅游地產的強勁需求。與此同時,中國旅游行業相關利好政策也促進旅游消費持續升溫,從而刺激和拉動旅游業蓬勃發展。2014年中國首家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控股在香港上市,未來中國主題公園和游樂園的發展前景樂觀。
旅游地產不斷升溫吸引大量企業進駐旅游產業市場。旅游地產作為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吸引房地產企業的進駐,是必然的。招錫祥建議,企業開發旅游地產時應著重利用自然資源,使其得到保護和增值。將景區景點的建設作為其項目亮點的同時應注意對品牌的打造,可引入國際知名旅游地產品牌進行管理。旅游地產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非常考驗開發商的運作能力。在旅游景區的開發上,一定要杜絕低水平的設計規劃。開發旅游地產,需要對景區的地理位置、地域特點、歷史文化、包括未來的發展趨勢都要做仔細的調研,做好前期規劃。
國際化趨勢明顯
旅游產品及品牌國際化趨勢明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5000美元,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0美元,中國已經進入旅游消費快速的度假經濟時期。隨著旅游形式的日益多元化,以及中產階級群體的日益壯大,中國休閑度假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更多外資酒店積極打造高端度假酒店,爭奪中國度假村市場。例如,悅榕莊、ClubMed、安納塔拉等國際酒店集團都先后進入中國市場。并且他們在拓展和進入中國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從傳統的單純輸出管理過渡到與本土開發商戰略合作并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租務需求增長,旅游地產開發與配套軟硬兼施。以往的旅游地產更注重地產本身,忽略相應配套。如果缺乏軟件的建設,難以將普通地產轉變為旅游地產。招錫祥指出,旅游地產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由優秀的酒店管理公司或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及實行租務,從根本上彌補旅游地產季節變化強及空置率低等問題。因此,完善的配套、服務系統和硬件是缺一不可的,成功的旅游地產是將主題旅游項目和旅游房地產配套服務同時經營得很好,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旅游地產利潤最大化。
旅游與房地產的緊密結合。旅游地產不只是簡單的地產概念,更多的需要文化支撐、產業支撐(包括養生產業、休閑娛樂產業等復合型的地產),以此實現人們行與居的結合,滿足消費者對休閑與投資的雙重追求。未來主題定位將成為提升旅游項目文化及商業競爭力的基本依托。
三大發展模式需定位
招錫祥認為,旅游地產未來的主要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開發商可以根據自身項目的地理位置、地域特點、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等條件和詳細精準的前期規劃,選擇適合項目的發展模式。
模式一:資源+主題酒店。旅游地產的主題是其核心內容,是旅游地產能夠存在與發展的根源,也是旅游地產形成特色的主要部分。如三亞海棠灣亞特蘭提斯項目,以其“海洋文化”、“海洋樂園”、“休閑購物”一站式主題度假模式落戶海南。
模式二:養生地產。養生、健康等問題也逐漸成為人們除收入水平以外最為關注的問題,旅游養生地產也漸入眼簾,并擁有著強大的升值潛力。中國旅游養生地產類型有:養生SPA會所、養生公寓、養生度假村、養生旅游社區或產業聚集區等,旅游養生地產開發需要通過策劃規劃把這些產品相互之間整合起來,形成區域組團、項目成團的結構,并設計出合理的空間布局,交通與游線,從而突出配套的特色化。
模式三:文化產業與地產結合。通過不同的文化類別,打造不同的主題文化,通過整理相關產業的資源,促使整個文化產業鏈上的資源最大化。“文化地產”是文化產業與地產、運營相結合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運營使文化產業鏈價值最大化,同時使文化地產價值實現增值是整個文化地產開發與運作的核心。
來源:網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