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耗資3000余萬元,歷時近兩年,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的“古建大修工程、電增容改造工程、展覽陳列改造工程”宣布完工。經過兩年整修,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重新開門。
據介紹,此次大修耗資3000余萬元,重點對寺內大雄寶殿屋蓋漏雨、寺內現存文物建筑本體、院墻、院落地面和排水系統等進行了清理和修繕。展覽陳列改造工程是此次對外著重推出的重要內容。博物館改造后的展覽陳列分為十大主題,通過約400件文物,向觀眾呈現了一部完整的古鐘發展史,展出包括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3件。今后,大鐘寺博物館逢周一閉館,門票定價為每人20元,普通公眾如果在周三前往,前200名觀眾免費。
大鐘寺重新開門后的主要看點:1、歐洲鐘琴首在國內亮相:博物館藏經樓東配殿將作為“外國鐘鈴”專題展廳,重點展出專門在荷蘭定制的歐洲鐘琴。2、23口梵鐘首次懸掛展陳:在閱古鐘林的梵鐘單元,大大小小23口梵鐘被懸掛起來。與以前古鐘全部擺在地上相比,這回觀眾可以360°無死角地欣賞這些古鐘。3、3D掃描看永樂大鐘銘文:此次改造首次運用了3D技術掃描“京城鐘王”永樂大鐘,并為鐘體上的23萬字的銘文創建了字庫,觀眾可以清晰地在殿內投影中看到鐘體上的銘文。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