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的重要舉措。那么這三條控制線如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一管理?與旅游規劃有什么關系?
三條線如何納入空間規劃
空間規劃中常說的“三條線”是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意見》明確提出"通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嚴守三條控制線"。要求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根據國家、省、市、縣、鄉在三條控制線劃定落實中的差異化職責,重點在市、縣、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完成三條控制線劃定和落地,協調解決矛盾沖突,納入全國統一、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一張底圖,實行嚴格管控。
三條控制線是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
1、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占用的,報國務院審批;
2、對于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的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由省級政府制定具體監管辦法;
3、城鎮開發邊界調整的,報國土空間規劃原審批機關審批。
旅游規劃如何契入?
《意見》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協同優化城鎮、農業、生態空間格局,堅持的原則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人民群眾對國土空間日趨豐富多元、復雜多樣需求,統籌安排好三條控制線,制定差別化的管控要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優質旅游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優質的旅游項目需要旅游規劃。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指出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對各類文物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態產業。
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所有空間規劃,是空間規劃的頂層設計,專項規劃都要與其相一致。旅游規劃在規劃體系里屬于專項規劃。旅游規劃有自己的特點,既有計劃性,也有市場性;既有空間,也有項目、投資等,自成系統。旅游規劃中的旅游業發展目標、定位、策劃等,是要落實在空間上的,旅游規劃要納入空間規劃系列之中,應在區域主導功能劃分時,主動對接國土空間規劃。
如何解決銜接困難
目前三條控制線劃定與旅游規劃銜接不夠,存在空間沖突,導致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落地存在困難。
從旅游規劃層面看,旅游規劃需要重點研究如何結合。旅游規劃最常出現的困難或問題是,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開發旅游時,所占空間如何與空間規劃銜接。雖然旅游空間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有時是深入腹地的,這就需要旅游規劃提前做出來。只有提前做了,其他部門在做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規劃時,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問題需要與旅游部門協調。這就需要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框架的指導下,對旅游規劃體系進行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努力構建一個科學、完善、適用的旅游專項規劃全新框架,以提高旅游規劃的整體水平。
從空間規劃層面看,堅持自上而下、上下結合,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做好統籌銜接,協調好三條控制線和相關規劃空間邊界的關系。
當三條控制線出現矛盾時,采取以下處理規則:一是強化底線約束,體現保護優先。生態保護紅線要保證生態功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堅持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永久基本農田要保證適度合理的規模和穩定性,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城鎮開發邊界要避讓重要生態功能,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農田。二是明確調入調出規則。目前已劃入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的永久基本農田、鎮村、礦業權逐步有序退出;已劃入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的,根據對生態功能造成的影響確定是否退出,其中,造成明顯影響的逐步有序退出,不造成明顯影響的可采取依法依規相應調整一般控制區范圍等措施妥善處理。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素材來源 | 自然資源部、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中國旅游報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