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題是城市生態博物館,西安浐灞在生態旅游如何發展。
絲路驛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協調機制,而不是完全真的在一些100個,1000個具體的,除了建一些具體的節點城市之外,節點的服務功能協作體以外,更多的是在這些城市建立協作網絡。不管是我們絲路驛站還是像西安浐灞,它在推動文旅產業,跟這個地方獨特的城市發展,它的城市使命,產業發展和它的城市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我們在新時代探討絲綢之路的文旅發展其實對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新的轉型的探討。我把過去從1978—2018年40年的發展概括成關注物的生產力,以物質經濟和時間經濟來推動經濟發展,到新時代之后是以符號經濟和場景經濟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而生態既是跟物質環境有關,又變成新的一種非物質的發展動能。
西安浐灞經過了15年的發展實踐,其實我們在塑造一種新的生態發展觀,就是我們在構造一種新的生態資本。我們從自然生態到社會生態到文化生態,從自然環境的保育到社會和諧,到整個文化的融合,進而構成了一種新的經濟發展的動能,構成了新的創意生態,我們說把自然社會文化和創意這種新的生態發展觀構成了我們去踐行一種生態資本的概念。以文化為例,文化生態既包括了文化藝術這種作為文化原創力的生態,也包括文化生產力的生態,也包括現在推動文化經濟這種文化創新的生態,還包括整個文化軟實力,建立社會認同的文化生態。我們希望通過西安浐灞這樣一個實踐在推動絲綢之路黃金走廊發展過程中構建一個生態指數,把前面提到的物質的發展,經濟的推動,文化的發展,精神的需求結合在一起,把價值驅動,審美驅動構成在未來經濟發展,推動文旅融合非常重要的兩個基礎,這個指數是我們在此之前構建文化融合發展之前做的,我們可以類似的構建一個由浐灞所踐行的能夠推動城市轉型,運用生態優勢,運用綠色優勢發展文化生態,發展創意生態這樣一個社會的環境。我們就把一個生態底色從以前被動的,環境的,底線思維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的優勢,變成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能。我們這種生態資本的類型也從山水自然的資源,是一種風土資本,包括物質文化資源是一種故事資本,更重要是非遺文化資源是一種人情的資本。我們把這些整合在一起,從物的觀念轉成精神的,新生態的觀念。浐灞地區從生態保育到生態博物館轉型。我們說在西安浐灞這種生態博物館建設,是用1+N+X的概念。1就是生態保護所得到的成果,比如世博園,濕地。N是若干經濟賦能的綜合體,X是在生態+的語境下,生態+科技,+藝術,+文創,甚至通過浐灞建立一種方式生態+傳統制造,新工業制造,新的模式。把生態博物館作為一個綜合的營造。生態博物館跟傳統博物館有很大的區別,在行動范疇,行動者,行動方式,收藏管理方式都有很大區別,一定是把物和人的關系,把地域性,把當地的社區共同體,社會實踐性,把日常生活文物化的方式,這都是具備這樣一種動態特征。
在未來浐灞要推動城市生態博物館,就用城市生態博物館去想象浐灞,把地方的生態資本作為一個綜合的盤點,做一個綜合的展示設計,交通串聯和場景體驗,帶動生態浐灞,進而帶動文旅產業。剛才提到這個流程是這樣,我們通過整個的生態盤點,構建一個未來想象,通過國內外的經典案例確定明確的目標定位,最后在環保旅游文創,包括新科技發展,確定一個發展策略。當然我們說要把整個城市生態博物館和整個國土規劃規劃結合在一起。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發展。展示是綜合的,立體的,多元的生態收藏觀念,這些是我們要建立生態博物館關照的對象。
通過這樣持續的發展,我們在節點城市上構建的優勢,通過獨一無二的生態故事創造前面通過這些策略實現浐灞的模式,這種體驗的感動。通過整理浐灞模式做一個智慧輸出,建立可持續的,不斷可以演藝的發展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對標了一下像臺灣地區的宜蘭,中國大陸地區也有很多的地方在提生態博物館,但是它的生態還是偏重民俗生態,對構建生態發展來說還需要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