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在福州舉行。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應邀出席本次活動,并在“海上絲綢之路”(福州)文旅經濟高峰論壇上做題為《作為中國文化驅動器之一的福建海商文化——遺產與活化》主旨演講。
吳教授從宋代以來福建海商的發展歷程、以閩南語為特征的沿海地區和南洋各國的拓殖與分布、以媽祖信仰為核心的中國海神文化發展與分布、海商文化遺產的旅游活化四方面進行了分享。
首先,吳教授從人類文明產生、衍化的基本格局分享了中國文化產生的大背景,他指出中國文化不僅包含了黃河、長江流域的農耕文明,還包括了呼倫貝爾鮮卑蒙古游牧文化、福建閩語(南島語族)海洋文化,這三大驅動器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他強調作為中國文化三大驅動器之一的海洋文化,是以福建人主導海商力量生發形成的,并分享了從宋代以來福建海商的發展歷程。吳教授指出他近年來研究的游歷五生理論也解釋了這一現象。所謂游歷(Experoutination)是指人類遠古以來在旅途與目的地的探索與體驗活動。通過研究人類游歷的發展史,吳教授把人類的游歷分為生拓、生易、生思、生業、生悅五種形態,福建海商群體活動就是對“生易”的探索。
之后,吳教授通過分析以閩語為特征的沿海地區和南洋各國拓殖與分布的特點以及以媽祖信仰為核心的中國海神文化發展與分布,揭示了福建人如何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把媽祖信仰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存以及由福建人創造的文化遺產。針對這些福建海商文化遺產,吳教授在文化與旅游的語境下提出了4項具體的旅游活化利用舉措,即圍繞絲路驛站體系,建設“海絲” 部分、把名人游歷路線轉化為海上體驗產品,開發郵輪文化體驗航線、依托“東海平潭碗礁一號”考古發掘,打造海洋考古遺址深度體驗旅游、研發福建海商遺產演藝及海絲沿線各國旅游演藝。
最后,吳教授提出我們要注重今天高品質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遺產活化,把作為中國三大文明驅動器之一的海洋文明的遺存,以及遺留在福建本省及其他的中國沿海的地區、南洋和西洋地區、東洋地區的文化遺存能夠活化出來,鑄就成為未來的文化遺產,從而實現中國重新走向海洋,重新發揮海洋的活力,搭建海上文化的交流平臺,把不同的人們聚集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全新的“歷史遺產時空觀”,創造“歷史”、建設“歷史”!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