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由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辦,大地風景文旅集團承辦的“迎接2021文旅復蘇新年座談會”在盤古大觀舉行,北京大學城環學院黨委副書記、北大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總經理陳耀華受邀參加并發言。
根據演講內容整理如下:
非常感謝吳必虎教授給我們學習的機會,在座各位都是旅游界的專家,我本人并不專門研究旅游,我主要研究風景區、世界遺產、保護地等內容,有時候我總和吳教授說,我和你們唱“對臺戲”,有些旅游項目可能因為不符合保護地管理規定被否,但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第一、對目前形勢的判斷
我覺得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答案。對企業、行業而言,這一年或者未來若干年可能都非常困難,但是從更大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地球誕生了45億年,生命在此期間都滅亡過好幾次,所以對我們來講,自然風險一定是存在的,就像2008年汶川地震,新舊酒店都被震垮了。這次風險并非中國獨有,而是全球都存在,誰在里面受的損失少,誰就是相對的勝利者,誰起步早,準備工作做得好,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為什么說這個事情呢?很多人覺得很悲觀,我們覺得不能被動地等。我很同意康總提到的“自然篩選過程”,自然和人類長時間形成了互相制約的關系,有些事情大浪淘沙,比如原來一些保護地不容易解決的違章建筑,現在可能就好解決了。此外,有很多地方做了很好的工作,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吳必虎教授的故鄉鹽城。2019年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了,知名度很高。這個項目起初被國際否定了,鹽城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地及時提出“全力爭取”的明確要求,后來得到很多國際組織、國際專家的支持,這在過去很少見,澳大利亞對項目也很支持,因為中國是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必經棲息地。最后聯合20多個國際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組織)通過了這個決議,非常了不起。
申遺成功后遇上新冠,他們沒有等待,而是利用這段時間對日后旅游和遺產地所在地社會經濟發展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一是加強國際合作,如韓國;二是以旅游帶動相關產業,鹽城市委市政府在新冠期間采用了多種適宜方式加強與韓國的產業合作;三是發展教育文化產業,專門成立黃渤海研究院,布置一些大的課題并向國際招標。更重要的是,要在國際上爭取更多話語權,在國際鳥類保護和濕地保護等組織中積極參與并爭取國際話語權。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直接相關的工作,例如馬上要編制遺產地保護管理的十四五規劃,哪些方面要重點打造,包括旅游小鎮建設等。上海到鹽城的高鐵開通后極大優化了鹽城的交通區位,開通之前鹽城規劃要打造上海的后花園,開通后鹽城領導表示不能僅停留在上海后花園這個定位了,要站位更高。日后一旦形勢好轉,起步會很快,因為很多準備工作做好了。所以,我覺得不同部門在疫情期間可能看到的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不一樣的。鹽城是非常好的例子,通過各個方面為旅游打基礎,以旅游促進地區全面發展,在疫情期間并沒有停下腳步,一定會為將來的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第二、關于國土空間規劃
我們一直在做自然保護地的工作,包括風景區等自然文化遺產地規劃。保護地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我們統計過原來224個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游客占到國內游客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是很大的比例,且不包括省級的。今后跟保護地相關的旅游如何發展?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現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國家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在建設,現有保護地正在優化整合,那么保護地一旦劃入生態紅線,對旅游肯定是有影響和新要求的。國家前幾年對保護地違規高爾夫球場進行了專項治理,目前又對保護地內違規別墅等進行了整頓。所以對于旅游業來說,自然災害是風險,而建設項目空間選擇的失誤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保護地旅游的發展,必須符合保護地規劃和管理要求,要兼顧保護與利用。
目前自然保護地優化方案中風景區暫時沒有要求統一劃入生態紅線。那么自然保護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后,旅游應該如何開展?原來有些觀點認為“國家公園是最嚴格的保護區”,就不能搞旅游,游客就不能進入,這顯然是曲解了國家公園的概念和功能。國家公園除了嚴格保護還必須科學利用。目前正在編制的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規范,也涉及到了旅游如何發展的內容。關鍵是如何協調好保護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因此旅游建設項目的類型和選址十分重要。國土空間規劃特別需要把保護地專項規劃做好,把保護地在區域規劃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和其他規劃相互協調的關鍵問題回答好。我覺得這是各個地方政府非常關心的問題,對旅游投資者也是非常核心的問題。
第三、旅游休閑城市
究竟什么是旅游休閑城市的定義?旅游城市、休閑城市、旅游休閑城市是什么關系?休閑如何體現?面對這些問題,一是要有非常清晰的定義,二是要強調感受、感覺。旅游休閑城市三個方面的指標很重要,首當其沖的是外部環境,大家去一個旅游休閑城市,有沒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是第一印象;其次是設施條件;最后是感受,精神方面的感受非常重要。比如北京,我個人不覺得現在的北京是很好的旅游休閑城市,人太多、節奏太快,在北京的人都想跑出去,當然其他地方的人還是很想來北京,覺得故宮、長城值得一去,但我認為那是旅游,談不上休閑。所以怎么確定本地人的感受與外來群體的感受,怎么把精神的、文化的、氣質的內容非常好地融入城市,精神與文化的內容需要長期積累,不是突擊一下就能營造出來的,因此我個人覺得旅游休閑城市不應該是自下而上申報的,而應該是根據一定的指標評選,或者就是大眾評選的。我們現在的城市各種稱號太多了,多關注點城市文化的培養更有長遠意義。
此外,現在大家通常說傳統觀光旅游應該向休閑旅游轉型,我覺得其實我們真正的觀光旅游還有很多提升空間。比如說旅游教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現在旅游教育的效果非常有限。我們做過一些專門研究,到一個地方看了之后,無論休閑還是觀光,能夠獲得的知識或者精神提高均十分有限。我們去泰山做過調研,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項目,我們問游客:你知道泰山封禪嗎?泰山沿途你爬過嗎?沒有,大部分都是坐纜車上來。你能記得一塊石刻嗎?你認為泰山有什么價值?聽說過泰山的三葉蟲化石嗎?結果無論是文化還是自然,很多游客都不知道。在大理時,我們問游客,知道三塔是什么年代建造的嗎?三個塔是同一個朝代建造的嗎?很多游客也不知道,而三塔是大理的地標。
那么旅游究竟讓大家學到了什么?
科學知識和歷史文化,我覺得旅游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意識的教育,是更高層次。旅游的教育功能,我們這么多年還是沒有擺到很高的位置上。公眾如何通過旅游實現知識的獲取、精神的提升?消費者需要有自身的改進,比如旅游前先做點功課,主要的還是我們旅游供給的內容需要調整,起碼引導上應該有相應的措施和改變,這都是以后我們要充分考慮的內容。
大概就說這些,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
注:本文由白雪整理,并經原作者審核。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素材來源 | 燕園旅游研究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