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被認為是紅色旅游年,各地積極制定紅色景區發展計劃,講紅色故事,傳遞紅色名片。因此,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紅色產品,制定紅色旅游業的發展模式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
紅色旅游發展現狀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04年到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資源不斷擴充,每年參加紅色旅游的人次從1.4億增長到了14.1億。疫情影響下,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整個“十三五”期間,紅色旅游在國內旅游市場中維持11%以上的市場份額。許多紅色景點逐漸成為游客聆聽紅色歷史、致敬革命英雄的旅游目的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熱度不斷攀升,比如在革命圣地遵義,每逢節假日,遵義會議舊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紅軍街等景點游客爆滿。
國內現有紅色旅游發展模式分析
紅色旅游發展模式綜述
紅色旅游區別于一般的旅游,紅色旅游不僅僅是單一的旅游行為,紅色旅游還承載著教育功能,有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的作用。因此,紅色旅游景區離不開商業化運營,同時又要避免過度商業化。
不同的紅色景點開發有不同的開發模式,目前,紅色旅游開發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 傳統開發模式
傳統開發模式是將紅色景區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游目的地,簡單滿足游客觀光游覽的需求,通過對紅色旅游產品的環境建設和氛圍營造,實現游客學習紅色歷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目的。
2. 體驗開發模式
體驗開發模式更為注重游客的體驗和參與,通過高科技、互聯網的手段,將靜態的歷史進行動態展示,把想象變成“虛擬”的真實,使紅色故事更精彩、更有內涵。比如,通過VR技術,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戰爭的沉浸感和互動感,用全息影像技術再現紅色歷史畫面,讓游客在全息體驗中完成對紅色歷史的探尋。高科技的手段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消解掉紅色歷史的沉重感,既達到了對紅色旅游的教化目的,也實現了旅游消費的娛樂訴求,提高游客的興趣,增強感性認識,帶給游客全新的游覽體驗。隨著紅色旅游開發日趨成熟,體驗性旅游項目深度的開發將成為發展必然趨勢。
3. 混合開發模式
傳統與體驗開發模式的有機組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傳統的觀光型旅游項目,又注重體驗參與型旅游項目。這種方式要求紅旅企業改善和提高紅色旅游景點的觀光模式,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將單一的歷史圖片展示和物品櫥窗式陳列轉化為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重現當年革命者工作、戰斗、生活、勞動的場景,活化紅色旅游資源,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主動參與其中。
紅色旅游發展模式案例研究
近幾年遵義、井岡山旅游增長迅速,躋身全國紅色旅游區前列,為促進紅色旅游的全面發展,各紅色旅游企業可以通過與其紅色旅游的橫向對比分析,來為自身的紅色旅游發展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1. 國企引領,商業化運營——遵義
遵義市基于特有的紅色文化基因,于2007年成立市政府直屬的國有企業——遵義紅色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集團下設12個分(子)公司。該公司的企業性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遵義紅色旅游的開發平衡在了商業化和公益化中間,從商業運營角度發展紅色旅游,致力將遵義市打造為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集教育培訓、旅游觀光、文化休閑、生態休閑于一體旅游目的地。
1.1 升級“紅色文化+教育+產業”,打造紅色培訓新模式
與其他紅色旅游景點不同,遵義創造性推出紅色教育培訓模式。在2016年,成立了遵義紅色傳承文化培訓有限公司,全方位提檔升級紅色培訓業務,成立“遵義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學院”,組建了以高質量、專業化講師團隊,形成了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現場教學、互動教學、專題教學相結合的紅培課程,根據不同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團體的需求個性化定制教學產品,讓學員到這里既可以身著軍裝,又同時進行實戰性紅色項目體驗,通過身體力行修習紅色文化。
依托遵義紅旅集團產業優勢,整合紅軍街、紅旅客運、遵義賓館等項目,完善紅色培訓產業背后的基礎配套設施,整合紅旅集團旗下自有酒店10余家,為學員提供票務、導游、交通、教室、住宿、餐廳等培訓配套服務,為學員爭取更多實惠和便捷,讓學員們充分感受到遵義紅色培訓的特色。
1.2 延長產業鏈,融合多業態
遵義市以“紅+N”融合發展思路,緊扣“紅色文化”主題進行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有機融合當地地理環境、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遺址遺跡等特色資源文化,并借助科技、演藝、創意等方式,開發設計一系列紅旅融合產品。比如與遵義文旅、遵義演藝集團等企業開展密切合作,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在四渡赤水紀念館、習水土城等景區開展紅色遺址遺跡觀摩,組織觀看《偉大轉折》等大型情景劇。
當前,遵義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學院以“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大捷”“突破烏江”等紅色旅游產品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的宣傳營銷,以重走長征路、愛國主義教育為延伸的經典紅色旅游產品和線路深受紅旅市場歡迎,成為多數游客的選擇。
遵義紅旅集團依托集團資源優勢及企業旗下平臺資源,充分發揮集散中心、商業街區、智慧旅游等優勢功能,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全方位產業鏈,形成了紅色文化與教育產業、紅色文化與鄉村文化的融合、紅色文化與科技、娛樂文化的融合發展格局。
2. 政企合作、扶貧攻堅——井岡山
紅色旅游興起,促使井岡山依托深厚而獨特的紅色資源,推出了集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為一體的紅色教育培訓“井岡模式”。近三年,井岡山旅游接待人數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9年井岡山共接待紅色培訓學員43.57萬人次,培訓人次連續五年呈現階梯式增長。在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網絡熱度排名中,井岡山多次榮膺第一。井岡山緊緊圍繞“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的奮斗目標,以旅游業為主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為當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1 紅綠彩結合開發
井岡山旅游產業的成功,核心在于紅綠彩結合的旅游開發模式,綜合整理、結合區域內旅游資源,利用獨有的井岡山“紅色”文化底蘊這一優勢,帶動區域內“綠色”自然資源風光的發展,加強對“白色”污染的治理。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將紅、綠、客、古幾大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紅色朝圣之旅、綠色觀光之旅、藍色休閑之旅、金色成功之旅、古色民俗之旅等多樣旅游線路。習總書記說過“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井岡山旅游開發既注重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整合和保護,又注重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帶動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與其他資源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全域旅游業的發展。
2.2 健全紅色旅游產業鏈,活化紅色資源
井岡山旅游致力于以“井岡山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旅游產業鏈的整合開發,不斷延伸紅色教育培訓精品線路,讓區域內分布并不集中的紅色旅游資源活了起來,開發建設了神山、壩上、大隴、大倉、長塘等紅色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實現紅色教學資源全域分布。
加強紅色教育培訓與文創產品、商業、農業等業態的融合,發展美食、住宿、酒店、交通、伴手禮、農特產品等產業,促進會展經濟、休閑經濟、教培經濟等新型業態,實現了從單一門票經濟到旅游綜合收入經濟的轉變。在紅色教育培訓產業的帶動下,游客在井岡山停留平均時間延長至4-5天,民宿小鎮、紅色培訓、演出會展等多元項目主動融入旅游業,有效提升了二次消費,拉長了紅色旅游產業鏈,增加了當地居民人均收入,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旅游綜合效益屢創新高。
紅色旅游發展模式總結
因地制宜,產業延伸
依托傳統開發模式,進行場地資源整合,發揮旅游與紅色文化互補功能,文化資源(會議會址、紀念館博覽園等)鏈接景區,結合紅+綠、紅+古等模式,協同當地特色,賦予各自產業以新的附加功能與市場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發展。
行業聯動,產業重組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創新,而產業的創新是通過產業重組實現的。與文旅、演藝、教育培訓等其他企業合作,打造旅游精品路線、紅色教育情景劇、教育培訓等產品,將單一觀光游重組成為體驗游,同時完善區域配套服務,豐富游客旅游體驗,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促進。
科技賦能,產業滲透
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促使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滲透,在紅色旅游中嵌入科技,打造具有體驗感和科技感的智慧產品,并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傳播。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改善配套服務,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傳播渠道、體驗方式,將旅游產品從靜態變為動態、無聲變為有聲,創新游客旅游體驗,更好的展示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經典。
文化為基,產業升級
紅色旅游植根于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需要年輕化表達,紅色旅游企業應當深挖傳統文化內涵,創新紅色旅游內容以及形式,打造以紅色元素為主的活動項目,如舉辦紅色旅游節、夏令營、唱紅歌,寓教于樂,使年輕人易于感知接受,在互動體驗中回望紅色歷史、傳承民族精神。依托文化產品的內容創新,在發揚特色文化資源中彰顯時代價值,切實履行好紅色旅游企業的“愛國責任”。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新聞來源 | 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事業七部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