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去年,中央辦公廳發布的文件也指出,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
國家政策加持下,各地政府企業積極實踐,
和形式層出不窮,其中,達州市515藝術創窟稱得上業界的先鋒實踐,有諸多值得推廣的理念和做法。
515藝術創窟位于原通川區羅江鎮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這里的自然景區近些年幾乎被人遺忘,在政府和專業團隊合作改造后,如今成為了一個集藝術創意、藝術培訓、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標志性綜合文化產業園區。
曾經的景區
距達城主城區9公里,沿210國道北上,在通川區羅江鎮,順著一條充滿歷史感的石板路,于蒼翠掩映之中,在依山傍水間,座落著一個不聞世間喧囂的桃源——仙女洞。
歷史上的仙女洞,原是川東最大的彈藥中轉庫,景區內有神秘的洞穴、深幽的峽谷,蒼翠的植被,天然環境良好。上世紀60年代,仙女洞林木茂盛,隱藏著一塊軍事禁地,代號“515”。1987年部隊撤走,將仙女洞移交給地方政府,閑置了十年后才開始開發旅游。雖然一時間旅游觀光、拓展培訓、會展會務等活動熱火朝天, 但好景不長,2000年以后,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仙女洞度假村中止了進一步開發,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轉型基點
作為巴人故里、西南勝地,達州一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藝人雅士云集,一大批知名藝術家,如藝術教育家魏傳義、國畫大師劉伯駿、中國當代超寫實油畫領軍人冷軍等都是達州人。而仙女洞地區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基礎環境優越,如浪的麥田、墨綠的山巒,都是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轉型提檔項目認準了仙女洞的藝術文化價值和地理自然優勢,深入調研勘察,確立了515藝術創窟項目,意在搭建平臺,營造氛圍,支持、吸引達州籍藝術家回歸達州,成為文藝家、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集中度非常高的場所。
在藝術創作、藝術展陳、藝術培訓等方面最大化發揮社會效益,積極促進“文藝創作基地”建設、達州文藝品牌“巴山畫家群”、達州“巴文化高地”展示演出等進程。更多地承辦藝術盛事,從地方走向國際,用文化產業帶動當地觀光旅游效益。
落地成型
1. 保留特色 業態輻射
515藝術創窟藝術氛圍濃郁,是文化創意高地。在規劃布局上,園區建筑設計充分保留了原有青石建筑的風貌,美術館用500㎡的自然石穴以及2000余㎡的天然石材搭砌而成。新建藝術家工作室充分尊重藝術創作的規律和藝術家的個性化要求。項目保留了上個世紀60年代修建的幾棟老房子,和諧之美中平添古香古韻。
蜿蜒的洞耳河畔依次鑲嵌著樟園、黃桷園、爾雅堂、入駐藝術家工作室、臨江園、七賢堂、洞窟美術館1號、2號、3號館,還有即將投入使用的藝術酒店,河對岸是藝術培訓中心和青少年洞窟美術館。古樸的亭閣和觀景步道掩映于茂密的林木之中。
爾雅堂格調別致,菜肴突出本土特色,是大中型商務、政務會議和培訓,以及企事業單位開展各種戶外活動用餐的最佳之選。1號和4號洞窟美術館廣場適合戶外拓展培訓和團建活動;室內4個大中小型會議室可提供各種會議服務。樟園、黃桷園酒店以及臨江園公寓,建筑古樸典雅,空間布局精致,房間內都裝飾有不同藝術家的親筆畫作。
2. 功能集成 文旅融合
從運營策劃來看,515藝術創窟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作為文化旅游經營項目,515藝術中心兼顧藝術展陳、商業活動、藝術研學和旅游休閑功能,大大提升了達州文藝向外拓展、對外交流的層次和深度,為達州文旅塑造了新地標。
2020年,515藝術創窟藝術季開園活動期間,來自于阿根廷、德國、美國、加拿大、韓國以及國內100余位一線藝術家聚集達州,共同演繹了一場地方與國際互動交流的藝術盛事。魏傳義、羅中立、冷軍、顧雄等曾在達州生活和工作過的藝術名家均送來了參展作品,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專題論壇永久落戶達州。
洞窟美術館1、2、3號館不間斷推出各類藝術展事活動,精美的作品令游客絡繹不絕。優雅的自然風光,濃郁的藝術氣息,使515藝術創窟成為文化觀光的打卡地。
515藝術創窟距離達城主城區9公里,與羅江鎮規劃新街區相連接,毗鄰張愛萍故居。清澈的洞耳河,幽深的長耳峽,蟬鳴鳥語,炊煙裊裊,使游客在達城近郊便可感受到優美的山水,置身于天然氧吧。市民游覽于其中,不僅可以觀覽到眾多名家名作,并能與藝術家們零距離接觸,體驗和感受藝術創作的全過程。曾經銷聲匿跡的景區升級為一條集特色建筑群、自然風貌、文化旅游于一體的旅游經濟帶。
515藝術創窟還具備一項重要功能——藝術教育。這里濃厚的藝術氛圍陶冶了孩子們的藝術情操,使他們對藝術產生更大的興趣。今后,青少年美術培訓,高考集訓以及藝術研學系列等項目將向社會開放,515藝術創窟將成為啟蒙藝術的搖籃、培養和輸送藝術人才的基地。
昔日單一的觀光景區被再定義再發展,經由當代藝術、建筑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成為了達州新名片,同當地的巴山文學院、達州文藝之家等文化項目一同擔負起傳承和弘揚達州文化的重任。
景區轉型升級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挖掘與保護,而是要把握文化核心點,建立景區與人群、與社會生活的聯結點,在此基礎上豐富配套設施,集成商務、旅游、餐飲、研學、休閑等多樣業態與功能,以文促旅,相得益彰。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素材來源 | 515藝術創窟官微、達州日報、達州晚報
圖片來源 | 515藝術創窟官微、攝圖網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