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顧問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
1.《地方志與現代科學》(與楊靜琦合著);
2.《于希賢中國方志評論集》(天馬出版社);
3.《中國方志學大綱》(臺灣文史哲出版社);
4.《地史學大綱》(河北科技出版社);
5.《滇池地區歷史地理》(云南人民出版社);
6.《云南古長城考察記》(云南人民出版社);
7.《云南古代游記選》(云南人民出版社);
8.《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科學普及出版社):
9.《山河風情----云南貴州卷》(臺灣錦繡出版公司);
10.《中國古代地理學史略》(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1.《成吉思汗封賞長春真人之謎》(中國旅游出版社);
12.《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筑選址》(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后臺灣文藝家出版社再版)
13;以常務副主編協助侯仁之院士之編著《黃河文化》(華藝出版社)
14.《云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間樂園(與于希謙合作,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參加研究山東泰山風景區。
1985~1987年參加過泰山世界文化遺產研究和申報工作。一舉獲得成功,成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1987年科學進步一等
科研項目
1. 昆明市旅游規劃優化研究 項目主持人。
2. 云南石林自然與文化申報世界遺產研究,北京大學方項目第二主持人。
3. 金平縣旅游規劃優化研究,項目主持人。
4. 云南石林長湖景觀設計與旅游規劃。項目主持人。
5. 云南磨憨口岸總體規劃,項目主持人。
6. 內蒙古赤峰市旅游規劃,項目主持人。
7.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旅游規劃,項目主持人。
8. 山東濟南市旅游規劃,參加者。
9. 云南彌勒縣旅游規劃 承擔彌勒縣景觀調整和彌勒寺景觀設計 項目主持人。
規劃觀點
1.注重地方山川靈氣與歷史文化特色的再現。表現地方個性、挺起地方文化的脊梁骨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
2.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電子計算機技術景觀設計合成與古老的本地文化特色相結合。
3.注重實地調查,穩健地進行投入產出分析。
4.風水景觀評價系統的應用。
5.于希賢在做旅游規劃時有自然地理、地貌、文化地理、建筑、美學、經濟等6位博士生、兩位碩士生和一批副教授、教授的梯隊為骨干。
6.于希賢尊重地方同行的意見,在做規劃的同時也是廣交朋友的過程,進行實地學習研究的過程,從而推進國內旅游規劃的學術研究水平。
7.于希賢重視規劃后的實施和善后服務工作。在規劃后仍然進行以實際情況的調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