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的江郎山備受中國古代著名“驢友”徐霞客的青睞,徐霞客3次游江山時都寫到江郎山。他把江郎山與雁蕩山、黃山和鼎湖峰進行比較,極力地贊嘆江郎山“奇”、“險”、“神”。三巨石拔地沖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筍天柱,形狀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為:郎峰、亞峰、靈峰,即為“三爿石”,江郎山也因此被稱為“神州丹霞第一峰”。
江郎山-清漾核心景區是江山市三大核心景區之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江郎山景區和毛氏發源地的清漾古村對于推動江山市的旅游業發展至關重要,也是江山旅游的品牌項目。
2014年,大地風景受浙江省江山市旅游局委托對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總規及5A提升進行專項規劃。此次申報5A將江郎山和清漾村進行捆綁規劃,未來將呈現一個具備綜合競爭力的綜合型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世遺江郎 儒風鄉村”品牌形象
以世界自然遺產地江郎山、“江南毛氏發源地”清漾村為龍頭,依托江郎書院、仙霞古道、開明禪寺在內的歷史遺跡、生態山水、宗教文化、鄉村農業等資源條件,同時依托衢州儒文化江南傳播中心地的文脈基礎,在現有觀光旅游的基礎上,提升風景區核心吸引力。開拓發展腹地,將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打造成為集精品觀光、文化體驗、鄉村旅游、運動休閑、養生度假等旅游產品為一體,兼顧生態保護、文化傳承、休閑游憩、審美啟慧、旅游發展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遺產文化教育走廊。形成以自然遺產戶外休閑、文化遺產儒學體驗、鄉村遺產田園休閑為特色的綜合型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軸、兩核、五區的經典空間結構
一軸:余清綜合游覽軸。依托現有的余清公路,結合風景道的建設,連接江郎山和清漾村兩大景區。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基礎上,具有較高的景觀觀賞價值。同時帶動了沿線村莊鄉村旅游的發展。
兩核:自然遺產核--三爿石、文化遺產核--清漾古村。
五區
世遺精品旅游區:以江郎山三爿石為核心,包括江郎書院、開明禪寺、十八曲等景點,以精品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科普等旅游產品為主;
生態休閑旅游區:江郎山除世遺精品旅游區之外的山地森林旅游區,還包括須女湖、紫袍峽、獅象守門、龍井頂等,以生態休閑、戶外運動、環境教育等旅游產品為主;
毛氏文化旅游區:以清漾古村為核心,包括毛氏祖祠、祖宅、毛子水故居、清漾塔等景點,以精品觀光、文化體驗、鄉村休閑等旅游產品為主;
儒風鄉村休閑區:包括余清旅游公路及沿線鄉村旅游節點,以田園觀光、休閑農業、鄉村休閑、文化體驗等旅游產品為主;
旅游綜合服務區:包括新老游客中心、余家塢村、倒影湖片區,同時具備入口形象、鄉村休閑和綜合服務功能。
風景區5A提升四大創新點
1、世界遺產旅游與鄉村社區休閑統籌整合
世界遺產旅游與鄉村社區休閑的統籌整合,打破目前各個景區單打獨斗的發展現狀,避免旅游產品的雷同發展,促進旅游資源的整合利用。在總體定位引領下,實現片區的差異化主題。合理布局旅游產品,構建“景區旅游,社區休閑”的遺產旅游發展模式。將世界遺產旅游與鄉村社區休閑相結合,在社區開發出各具特色的休閑度假和文化體驗活動區。游客在遺產景區游覽后,到社區的特色休閑區、特色文化體驗區從事購物、娛樂、餐飲、參觀等休閑活動或度假,帶動周邊地區聯動發展。
2、變“沉重、枯燥”的遺產觀光為“輕松、愉快”的文化體驗之旅
對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的文化進行活化,創新開發利用方式,改變目前陳列式的開發利用方式,增強文化旅游的體驗性,融文化于旅游產品,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深入挖掘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的江南耕讀文化,整合毛氏文化、風水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改變目前各景區純山水觀光或文化簡單開發的模式。結合市場發展新的需求趨勢,從游客需求出發,變“沉重、枯燥”的遺產觀光為“輕松、愉快”的文化體驗之旅。開發滿足不同市場中游客文化體驗的需求,增強文化吸引力。
3、從單純的觀光旅游向綜合旅游產品體系轉變
積極轉變傳統旅游開發模式,將宗族文化、佛教文化、書院文化與文化遺跡、民風民俗、特色餐飲、鄉土文藝、農業資源、山地生態等資源進行整合包裝,使旅游區產品類型從單純的觀光旅游向集文化體驗、鄉村休閑、戶外運動、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綜合旅游產品體系轉變,提升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發展層次,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打造復合型旅游目的地。
4、實現從旅游景點到旅游產業集群的轉變
強化旅游的先導、關聯、帶動作用,加強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旅游業與農業、服務業、會議會展、文化產業、商貿流通、特色工業的系統整合,形成具有聯動效應的大旅游產業體系。將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周邊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現代農業、鄉村景觀保護等相結合,以特色農業旅游作為江郎山文化旅游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帶動周邊農民實現旅游就業;發展觀光農業和鄉村文化,開發旅游與民俗文化、旅游與生態農業、旅游與經濟轉型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品,最終實現從旅游景點到旅游產業集群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