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虎:各位都是旅游界官產學三方面的專家。下面請各位分別談談,如何推進全域旅游的工作?
閆紅蕾:現在,中國的旅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對于旅游局來講,全域旅游確實是一個大題目。我覺得,全域旅游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業的概念,還是一個經濟社會的概念。
旅游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在全域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是有作為和擔當的。簡單概括一下,就是要“加長板、補短板、筑老底”。“加長板”是說,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要堅持優勢和長處,比如好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文化傳統,都是要堅持的,特色不能丟,生態不能丟。“補短板”,是說在發展過程中要彌補一些不足和軟肋。最關鍵的是“筑老底”,發展全域旅游要筑什么底呢?一個是政府的綜合規劃和統籌,沒有這個底,單獨靠旅游部門、旅游企業去做,做不大也做不好;第二個是行業管理的底,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旅游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需要行業管理跟上旅游業的發展。
吳必虎:閆紅蕾女士主要著眼于一個城市的旅游發展,從頂層的綜合推動的角度來談全域旅游。那么,山東作為一個區域,應該怎么發展全域旅游?請王春生先生談談您的看法。
王春生:全域旅游是中國旅游業由觀光旅游到休閑旅游必然經歷的階段,也可以看作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創建優秀旅游城市的升級版。山東不是全域旅游的提出者,但是全域旅游的積極踐行者。目前,山東有兩個地州市、六個縣正在實施全域旅游,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其中沂水縣的全域旅游就是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的聯系點。現在,山東省的很多縣市都在積極申請全域旅游的試點工作,將其視為當地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一個抓手。此外,山東沂水、沂南、五蓮等縣市,都在逐步實現旅游規劃和城鄉發展規劃、國土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生態規劃等的“多規合一”,從制度上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第二個,就是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旅游格局。山東省提出了“處處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全域旅游工作已經深入人心。昨天,中國旅游報把青島大蝦事件評為年度熱點事件,應當講,作為街區小餐館的一個宰客事件,它是偶然發生的,但是事件發生后,由于政府的不作為,經媒體曝光,結合“好客山東”,就形成了一個新聞熱點,這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我們發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同時也說明了全域旅游不僅僅是旅游部門的事情,還是需要全行業各部門全力參與的事情。
吳必虎:下面請厲新建先生,從理論研究角度談一談,全域旅游有什么難點和突破點?
厲新建:從全域旅游的理論研究角度,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第一,從理念上入手。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是不是真的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管是旅游部門還是旅游企業,游客、當地居民,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這是第一個需要去關注的。
第二,用同理心來發展。我需要服務游客也需要服務旅游業者,每一個做服務的人,他本身也是一個旅游者,也是一個目的地的居民,用同理心去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
第三,要以幸福感為準繩。過去30多年的發展是一個市場化改革的過程,而旅游的市場化改革不只是簡單地通過市場化來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效率的提升和資源配置的改善,促進社會本身的發展,使人們更加幸福。
第四,以共享、共生為依歸。這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的共享共生問題,核心企業和外圍企業的共享共生問題,旅游部門和非旅游部門的共享共生問題,旅游企業和非旅游企業的共享共生問題等很多方面。
第五,要以智慧化為手段,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包括通過政府打造公益平臺,通過企業打造市場化平臺,如共享經濟,就是用企業的方式來打造一個平臺,推動資源進行更好的配置。
第六,要以規劃創新為保障。在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要真正重視旅游的綜合帶動作用,把旅游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來對待,甚至包括在落實中央的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充分重視旅游所能起到的發動機作用。
吳必虎:厲新建先生用很短的時間講了六點,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服務的人本主義和不同的人之間的協作。接下來請問曹恒先生,從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看,你覺得全域旅游要如何做好PPP的關系?
曹恒:全域旅游對于新常態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旅游的創新發展,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一個美好的期待。發展全域旅游需要黨政統籌、資源整合、行業和產業的融合。作為旅游服務商,我們有很多機會服務于全域旅游的發展。
一個是規劃引領。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資源整合,都需要一個專業、職業的規劃來進行資源和產業的分解、整合和安排。
第二個就是創新。一個地方、一個產業有它個性的特色,也有他共通共享的一些技術支持、要素支撐體系等,需要用創新的理念將其整合起來。
第三個就是規范,盡管每個地方每個產品每個體系不同,但是里面都有一些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服務規范、服務標準理念。最后一個就是要有專業人才的支撐,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吳必虎:四位嘉賓分別從官產學三方面,談了對全域旅游的理解和看法。接下來,我想請各位談談全域旅游的創新問題。從哪個角度進行創新?最重要的創新是哪一點?
閆紅蕾:第一個是理念創新。最近一段時間,中央召開了3個重要會議,一個是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我們發展全域旅游也應該按照五中全會新的發展理念來推動。第二個是12月20日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的發展提出了認識、順應、尊重城市的發展規律,發展全域旅游的時候,旅游行業本身也要按照這三方面的要求來做。最后一個就是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改革提出了要求。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到來和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旅游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既是穩定劑也是引擎。一方面旅游業的發展對推動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以哈爾濱為例,哈市去年旅游總收入786億元,相當于全市GDP的14.1%,今年預計突破900億元,旅游業已經正式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十三五”期間的支柱產業。此外,通過供給側的改革,旅游業不僅推動經濟增長,還要促進就業,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又是穩定劑。
另一方面是從旅游業界本身。旅游業被定義為綜合性產業,綜合性產業就要綜合發展。業內有一句話叫“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所以全域旅游需要政府的重視。
王春生:我以為,主要是三個創新。一個是制度創新。多規合一,包括立法,從制度上進行保障。第二個是管理創新。現代旅游的發展是小馬拉大車,全域旅游為領導體制的創新創造了一個條件,為從旅游這個單一的產業部門向綜合管理部門轉變打下了基礎。第三個是管理方式的創新,以前的旅游是觀光旅游,由景點到線路到城市,現在全域旅游由點到線到面到全區域的旅游目的地,這對旅游部門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厲新建:四個方面:第一,我非常贊同管理創新,全域旅游和以前的旅游發展理念都不一樣,如果在管理體制上不做調整,是很難的。第二個創新是共享的創新,旅游企業的共享如何落地?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江西一些景區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新的做法,它把民居的建設和度假村、酒店的建設很好地整合在一起。第三就是工作方式的創新,隨著國家旅游局下發《關于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相信很多地方都會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但是我想在這個過程中,工作方式的創新很重要。第四是社會認知的創新,現在都在講旅游產業很重要,那么是不是把它放在應有的高度來認識?認識不到位的話,下面所有的工作措施,恐怕都沒法到位。
曹恒:我補充兩點,第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爭取“老大”的支持、理解和幫助,這是發展全域旅游最重要的一步。第二點是要市場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