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標準《市縣旅游全域化評價指南》的編制一方面摒棄“就旅游論旅游”、單純重點考慮旅游景區景點數量與等級的傳統思路,全盤考慮城市特色、整體環境、文化休閑氛圍、公共服務體系、居民與游客滿意度、智慧旅游等因素;另一方面摒棄“唯經濟論英雄”、單純重點考慮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傳統思路,通盤考慮產業融合、新型城鎮化、旅游富民等因素,堅持“深化公共服務、促進產業融合、加快轉型升級”的原則,清晰界定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內涵,明確了全域旅游的八大總體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八個一級指標、六十四個二級指標的旅游全域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全域旅游杜絕千城一面,強調城市的個性與特色。要求城鎮與鄉村景觀風貌獨特,城市建筑富有地方特色,城市文化氛圍濃郁,傳統文化挖掘到位,文化得以有效傳承和發揚。有反映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城市景觀和城市小品,有體現地方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和景觀,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手工藝品、紀念品和美食小吃等。
全域旅游強調在區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為外來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本地居民的休閑需求。全域旅游目的地既是外來游客的旅游樂土,也是本地居民的幸福家園,不僅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業之城。要按照“主客共享”的理念,加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共交通、信息咨詢服務、綠道休閑慢行系統、城市公共綠地、城市公園與市民廣場等公共休閑與文化娛樂場所等的建設,以“智慧旅游”為手段提升旅游的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公共服務的全域覆蓋,構建外來游客與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質的社會生活環境。
全域旅游強調休閑度假理念,強調無景點旅游,因此必須樹立全新的旅游資源觀,突破傳統的景區局限,突出生態環境質量、整體休閑氛圍、城市與鄉村建設、新型城鎮化以及良好的形象與市場口碑對游客的吸引力。把整個行政區當做一個大的景區來打造,按照“景城一體”的發展理念,實施景區、城市一體化戰略,以景區理念規劃整個區域,以景點要求建設每個村鎮,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新格局,實現旅游資源的全域覆蓋。
全域旅游強調居民與游客的有機融合,強調游客的深度全程體驗。外來游客不僅觀賞當地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更要深度參與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受當地居民的生活態度,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環境。因此,居民的熱情好客和對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直接影響當地的旅游形象。必須大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推動當地人積極參與旅游開發,提高當地人對本地旅游資源和旅游形象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從而全面滿足游客旅游體驗及地方文化,全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
全域旅游強調從游客進入目的地開始,一直到游客離開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的全程保障。要強化監管,加強旅游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建立旅游資源承載力和游客總量管控機制,以及高峰期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營造優質的旅游環境。完善安全保障與救助應急管理系統,建立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全覆蓋的,集旅游資訊、風險警示、旅游投訴、執法監管、應急救援、旅游保險等于一體的旅游風險保障體系。
全域旅游強調旅游業在區域統籌、城鄉一體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強調旅游業在整個區域產業結構的突出地位。旅游與農業、工業、林業、文化、體育、醫療等相關產業和行業融合發展、相互滲透,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各要素配置完善,旅游產業鏈長,產品附加值高。旅游業對投資、稅收、就業等的綜合帶動和促進作用強。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從規模增長型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轉變。
作者: 周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