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的民宿發展模式顯得太過于傳統和單一,雖然有些民宿取了個有特色的“漂亮”名稱,但由于經營理念不到位、缺乏創新意識,致使很多民宿流于形式,成了小型的“鄉村賓館”,與城里的酒店或招待所差不多。文化成為一種裝飾,經營者更看中的概念和噱頭,在項目設置上多是停留在“棋牌娛樂、休閑垂釣、農家餐飲”等老一套,在“高大上”的表層下隱藏的卻是“冷白空”,缺乏真正的民宿所特有的氣質。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建設美麗鄉村,爭創魅力民宿,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需要新的思路、想法和藝術品位的指導,經營者的思維模式、創新意識尤為重要。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民宿的品質才能吸引游客“一而再,再而三”地消費度假,也只有這樣的經營者才是一個合格的民宿主。
一、經營者的眼界和素養成為民宿提升的關鍵
民宿經營者包括質樸的原住民、向往田園生活的退休老人、辭職返鄉的年輕人,甚至還有酒店管理公司,“形形色色”的民宿主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知識結構,經營理念也千差萬別。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有的民宿主大部分只能勝任“保留和宣傳”當地文化,而在深入挖掘“本地元素”,傳承地方文化特色等方面則顯得力不從心。
與傳統的農家樂、酒店等相比,民宿經營者有更多的機會親近消費者,直接滿足消費者的各類需求。如果能夠提高經營者在設計、創新、服務意識等方面的能力,就可以最直接地提升民宿的品質,徹底改變大陸地區現有民宿的經營管理狀況,因此,提高經營者的眼界和素養成為破題的關鍵。
提高經營者的眼界和素養,首先需要對其進行相關的專業職能培訓,除了一般的經營知識外,必須增加多元的、豐富的各項專業知識。林銘昌、姜彥孝、蕭忠郁2008年對臺灣南投縣民宿主調查,顯示在服務質量、人際溝通、地區導覽、解說表達及安全照護方面表現出了強烈的接受教育培訓的愿望,表明民宿經營者也逐漸認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并且愿意接受相關培訓。
二、價值交換在民宿業中初嘗
價值交換在旅游業中一直存在,尤其流行于年輕的背包客或經濟型游客,他們利用價值交換結交當地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甚至釋放自我,在心儀的環境中度過一段平淡的生活。
義工旅行主要流行于國外,在我國以青旅義工為代表。游客在青年旅舍打工以換取食宿,并以此節省長途旅行的費用,這種形式讓很多人的旅游夢想得以實現,但這種形式多是以慈善和公益為目的。與“義工旅行”相比,“打工換宿”則更為普遍和盛行。通過在當地的民宿、農場工作,換取免費食宿,其余時間則可觀光旅行,既能參與日常生活,又可以體會當地的風土民情,這種形式受到背包客和經濟型游客的喜愛,近些年以體驗生活為目的的游客正在逐漸增多。
2.游客更像居民
“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先要幫忙做簡單的早餐,然后是打掃房間,清潔公共區域,接著洗晾被單,下午可以自己出去轉轉,到處觀光。打工的報酬,就是可以在民宿食宿。” 就這樣大學生張佳通過“打工換宿”玩遍了臺灣。在兩周的換宿之旅中,從最簡單的清潔工作,到參與外出送貨、幫忙接送旅客出游,同時利用自己所學的園藝設計幫助民宿老板設計規劃花園,這種經歷讓張佳覺得自己更像當地的居民。
3. 有專長更易被選擇
在專業提供臺灣地區“打工換宿”服務的網站“打工換宿游臺灣”看到,參與者必須年滿18歲、身體健康,對工作認真責任,最好還要具備一些專長。這表明具有一定專長的人更受歡迎。目前,“打工換宿”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比較簡單的勞務換宿,主要工作是負責房間打掃、整理、餐廳服務以及農田務農等,二是專長換宿,指具有酒店、餐飲等方面的專長,或具有較多旅游經驗的人,主要負責花園布置、旅游接待,甚至管理等工作。
通過不斷的市場嘗試,可以看出,“專業換宿”更容易獲得成功,雙方的效益也得到了最大化發揮,這與本文所講的價值交換較為接近。但本質又不太相同。現在市場上的“打工換宿”、“專業換宿”都屬于“窮游”的一種,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旅游的經濟問題。而本文所指的價值交換的雙方是平等的,甚至可以說是師生關系,游客是老師,經營者是學生。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利用自有資源獲得專業游客的指導和幫助,從而得到培訓和提升,游客則可以通過參與和互動,獲得更真實的體驗感受。
三、價值交換的可行性
首先,經營者與游客在市場價值上互補。經營者需要根據市場變化獲得專業職能培訓,不斷地對民宿進行提升改進,挖掘本地元素融入到民宿設計中,創新產品形式,實現更新換代,才能獲得長久發展,這就要求經營者必須不斷地獲得有針對性的個體輔導培訓。同時,設計師、美術、雕刻、漫畫等藝術愛好者也需要經常深入生活,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沉淀不同的歷史文化從而創造更好的作品,因此他們往往也是旅游愛好者,作為個體游歷四方。
這樣市場上就形成了兩個互補的群體,如果二者合作,一方面民宿經營者可以借助這些高素質人才拓展視野,提升素養,同時這一群體也可以獲得免費的住宿或餐飲,得到深入體驗目的地生活方式的機會。
其次,游客有與經營者進行價值交換的欲望。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等吸引著游客,牽動著他們的心,尤其是選擇民宿的游客,往往對旅游地的文化、風俗等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敬仰旅游地文化的同時,也愿意與當地發生更多的聯系,獲得更多的體驗。同時,經營者為了設計創新更好的服務產品,為游客提供更溫暖的“家”的味道,也需要不斷地獲得游客的反饋,而最好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游客參與產品的設計和互動,這就使價值交換的雙方同時具備交換的意愿。
再次,價值交換實現雙贏合作。從經濟角度來看,創建精品民宿、精致民宿通常都需要邀請專業設計團隊,并且每五年就要根據市場變化進行二次提升改造,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的費用對于很多經營者來說都一筆巨大的開支,并且做出來的效果不一定符合市場需求。但如果化整為零,按照每天每間200元的房費,一個游客住宿十天來共2000元計算,十萬元就相當于為50位游客免費提供食宿,也相對于經營者根據自身的需求聘請了50位專業人士為自己提供建議或直接對其進行改造。同時,由于這50位專業人士本身就是游客,因此他們的想法和建議也一定更符合市場的需求。通過價值交換,經營者節約了巨額的規劃設計費用,游客也減輕了旅游的經濟負擔。
交換讓交易的雙方更加相互了解,有利于經營者加強對游客體驗的研究和理解,真正把概念做成內容,把噱頭做成品質,創建品牌,在充分了解游客需求的同時引導消費行為,創新市場熱點,將文化和特色融入民宿的每一個細節,營造自身獨特的貴族氣質。
四、價值交換的保障體系
價值交換讓民宿經營者獲得有針對性的個體培訓,可以結合眾人的優勢打造自身的特點,并且通過交換將傳統的住客關系變為共享、共贏的合作關系。
1.交換原則
在進行價值交換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等值交換原則。交換主體雙方不限身份、不限交換天數,只遵循等值交換原則。這就要求交換主體之間要用自身的資源獲得交換資格,不能“以低換高”或利用“虛假信息”欺騙對方,一旦發現此類現象,游客或經營者都將被列入行業“黑名單”。
其次,自愿平等原則。交換主體之間位于平等地位,但由于涉及游客的行程安排,交換雙方可在時間、內容、價值估算等方面進行自主協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交換,任何一方不得強迫另一方。
2.交換內容和形式
交換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經營者可以以免費住宿、免費特色餐飲、免費導覽服務等作為交換內容,游客則以自身擅長的設計、繪畫、理念等,甚至一個小的想法、主意作為內容來換取經營者免費的資源。
由于這種交換屬于個體行為,價值的估算受到個體愛好、主觀判斷的影響較大,如成都的成都神經病國際大集團的游客“涂鴉”的價值主要就是老板“隨性”而定,缺乏標準管理。因此為了保障交換雙方的權益,保證交換的長期健康的發展,在交換之前要充分了解和細致規劃,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掌握對方的基本信息,如年齡、職業、居住地、興趣、旅行經歷、房屋狀況等基礎資料,如果可能最好能在實際交換行為發生之前建議雙方簽訂相關協議。
3.建立“價值交換”系統
如果能夠建立起一個百萬會員的“價值交換”系統,或為一個獨立的網站,或在某一旅游網站開辟相關的板塊,為具有一定資源的民宿經營者和游客提供交換的平臺。同時為了鼓勵民宿經營者參與的積極性,對于注冊會員的民宿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廣告宣傳支持,登錄這一系統就可以看到民宿介紹及推介。
五、交換促進民宿升級
首先,價值交換加強經營者與游客的溝通交流,建立更加穩固的關系,容易在價值意識上達成共識,為民宿獲得良好的口碑,形成品牌,直接或間接帶來了更多的客人,進一步提高入住率。同時充足的客源也帶動了人氣,有利于維持良性經營,這一點對于度假目的地的民宿個體特別重要。
其次,通過交換使價值得到放大。游客參與民宿設計,一方面可以豐富自身的旅游經歷,促進對旅游地人文、自然等元素的了解,深入體驗,使民宿成為游客經歷和美好回憶的一部分,為民宿建立穩定的顧客群體。另一方面經營者通過自有資源獲得民宿升級改造的良策,同時由于游客的參與和互動使民宿的設計、創意更具想象力,更切中市場需求。
再次,統計顯示,度假酒店因交換住宿而促使游客在酒店其它方面的消費,比普通客人的消費額增加了約25%。同樣,在民宿中,由于進行價值交換可以延長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時間,帶動了區域旅游經濟的整體發展。
最后,“民宿+”轉化為民宿經濟。在旅游季節性的影響下,民宿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過交換,經營者可以得到不同專業、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知識結構和閱歷的人的幫助和指導,有利于將農耕文化、詩畫文化、親情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風光與民宿相融合,做到一年四季走進民宿,都有可走的地方、可看的美景、可做的事情,在“旅游+”的基礎上做好“民宿+”,發展民宿經濟。如臺灣的桃米村將自然資源、鄉土風情等與民宿相結合,創建了“青蛙共和國”。
價值交換或交換式培訓讓經營者更了解游客的需求,也讓游客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通過“用我的故事交換你的故事”,讓民宿變得更豐富,更立體,使“農的性質,家的感覺,樂的氛圍”更有特色、更有活力。通過參與和互動讓游客和民宿主一起營造生活空間,彼此體驗和分享鄉愁,讓游客與民宿主在價值和生活方式上產生共鳴。
作者:郭瀟
大地風景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