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大會審議的開始,2016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左江花山巖畫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3年的申遺馬拉松,不僅打破了廣西沒有世界文化遺產的“零”現狀,也填補了中國沒有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同時也是壯族文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光榮時刻。隨后,湖北神龍架景區的成功入圍 ,再次讓人們將目光鎖定世界遺產。
所謂世界遺產,是指具有突出價值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是大自然和人類留下的最珍貴的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并于1978年頒布了第一批12項世界遺產。我國于1985年加入《公約》,成為締約國后,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產。此后,我國相繼出臺了一批世界遺產管理和保護的相關辦法及條例,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我國世界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所謂遺產類景區,顧明思義,就是建立在遺產資源基礎上的旅游景區。在國內,“世界遺產”和“景區”通常捆綁出現,表明我國的世界遺產大多掌握在景區手中,甚至多數的世界遺產是以景區的形式進行申報。因此,由景區對世界遺產進行直接的管理和保護也是當前國內最普遍的做法。早在1998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張家界就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亮過“黃牌警告”,該組織當時稱“張家界的武陵源現在是一個旅游設施泛濫的世界遺產景區,大部分景區像一個城市郊區的植物園或公園”。對于世界遺產景區或遺產景區來說,“世界遺產”或者“世界地質公園”等榮譽稱號在被授予景區的同時,也給景區帶來了巨大且持續的經濟效益。在巨大的無形資產和有形利益驅動下,使得遺產類景區很難走出一個重“拿牌”、輕“保護”的怪圈,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我國遺產類景區的現狀
目前我國共有50處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35項,自然遺產11項,混合遺產4項,絕大多數世界遺產項目是以景區的形式申報和保護利用的。遺產和景區的捆綁現象,不可避免的造成遺產保護、景區開發及遺產類景區管理等相關問題的出現。當前,遺產類景區在開發、保護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一勞永逸”的思想誤區
遺產類景區資源的待開發空間受到資源本身的限制很大,但其自身需要投入的保護和研發需求卻很高。我國目前遺產景區的現狀是,開發的力度明顯要大于保護和科研的力度。景區申遺成功可謂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任重而道遠,而國內景區的申遺成功,往往成為了景區開發的轉折點。正如上文提到的,景區更多的是重“拿牌”、輕“保護”,申遺成功后利用“世界遺產”的巨大市場吸引力,享受其帶來的品牌紅利,最終產生了“一勞永逸”的錯誤思想。
2、 景區申遺前后投入不均衡,保護偏弱
就目前的遺產類景區普遍存在的情況是,申遺前后投入景區的管理費用、建設費用、保護費用往往比例不平衡。造成景區在遺址遺產保護、挖掘、修復、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比例遠不及當初申遺時所承諾的,而在景區開發游覽項目上的投入則大幅度提升,造成景區變成“游樂園”,這也正是前文提到的我國世界遺產景區被黃牌警告的一個重要原因。尤以自然遺產類景區為甚,資源整體性遭到破壞、生態污染、保護性破壞等問題日發嚴重。
3、 遺產類景區設施老化
文化遺產類景區由于其資源本身的特殊性,導致景區在管理中存在許多限制,這也間接的造成了管理者在景區管理運營中,存在某種程度的惰性、甚至是不作為。許多文化遺產類景區的日常維護和提升是基于相關組織每一次檢查為節點的,或者過分依賴上級管理單位主動對景區設施進行統一的替換,導致景區內部的設施嚴重老化。從某種程度上看,遺產景區如一汪死水,缺乏創新、缺乏變通。景區設施的更新替換難以與時俱進,而游客對于基礎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最終導致游客對遺產類景區的總體滿意度降低,進而景區的吸引力下降,景區運營陷入泥潭。
4、社區居民參與遺產景區開發的遺留問題
對于遺產類景區來說,另一項失分且令人頭痛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申遺時遺留的社區居民參與方式的問題。社區居民作為景區開發利益分享的一方,長期以來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當地居民通過擺攤售賣當地農產品、手工藝品,建設農家樂招待游客進行消費的方式,自主獲取景區申遺成功帶來的經濟紅利。這也就造成了各自為利、缺乏正確引導和約束的諸如市場秩序混亂、景區環境差等情況的出現。
二、遺產類景區整改的路徑
從目前的遺產景區整體情況來看,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問題都很突出。老牌的遺產景區由于前期的規劃、設計問題,導致諸如停車場、游客中心、休息設施、電子導游等硬件設施已經難以滿足游客需要,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服務功能上都與游客的預期存在較大的落差。而在軟件方面,遺產類景區在員工培訓、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由來已久,造成了景區員工自我觀念較強、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技能也不到位等情況的出現。另一方面,景區形象應用開發、紀念品開發、品牌衍生開發等能力較差,導致景區的運營能力弱,依然停留在“遺產搭臺,門票唱戲”的旅游開發初級階段,而對于“遺產搭臺、服務唱戲”甚至“遺產搭臺、產品唱戲”的模式只能望洋興嘆。
事實上,我國絕大多數的遺產類景區都是國家4A、5A級景區,遺產類景區的軟硬件整改路徑,通常可按照國家旅游局頒發的《旅游景區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評分細則》中,所細分的旅游交通、游覽、旅游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游購物、綜合管理、資源和環境保護等8大項,共計1000分進行梳理。此外,上文提到的社區居民參與利益共享機制的創新以及智慧景區的建設都是新時代遺產類景區整改提升的重點。
三、遺產類景區整改提升之后,路在何方
對于遺產類景區目前存在的問題,除了要思考整改提升的路徑,更需要思考的是,景區積重難返的根源在哪里?景區整改之后,路在何方?對于遺產景區來說,遺產保護和景區開發并重。
1、就遺產保護而言,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有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公眾自覺保護。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與遺產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人的行為體現著整體保護意識的高下,因而公眾的自覺保護是最直接的。
第二,技術保護。對于不同的遺產項,需有相應的技術手段予以支撐。這種保護科技含量較高,要將最為準確和先進的研究成果應用其中。
第三,行政保護。行政機關通過國家公權力進行相關保護工作,效果應當是高于技術保護和民眾自覺保護的,因為沒有行政機關合法的管理、許可及指導,技術保護手段是無法實施的,保護理念和意識在公眾中也不能得到及時的普及和樹立。
第四,法律保護。法律保護是完整地實現所有保護的根本保障。所以,世界遺產的保護歸根結底就是要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來實現。
2、而就景區開發而言,轉變“遺產搭臺,門票唱戲”的傳統模式,無疑是必然的選擇
第一、“遺產搭臺、服務唱戲”。遺產景區的服務提升勢在必行,隨著國內景區投資時代的到來,景區類型越來越豐富,景區服務水平整體大幅提升,游客檢驗服務的標準也隨之提高,遺產類景區繼續躺在功勛簿上靠山吃山,無異于是坐吃山空。加強服務功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是遺產景區的唯一選擇。
第二、“遺產搭臺、產品唱戲”。門票時代的終結不可避免,對于遺產景區來說,圍繞“遺產”做文章,創新思維,創意產品,創造價值,衍生遺產開發的價值鏈,打造遺產景區的衍生產品,是走上發家致富的新道路。
第三、“遺產搭臺、體驗唱戲”。景區VR、智慧景區、3D、4D、5D,虛擬景區等高科技帶來的全新體驗,對于遺產景區的開發,是重大的契機,站在旅游時代的風口上,絕不可再一次落后。
作者: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