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早局長曾多次強調鄉村旅游是推動農村邁向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渠道,是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的中堅力量。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關系國家戰略,關乎國計民生,要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扶貧開發中的戰略作用,將鄉村旅游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實現到2020年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全國17%(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
一、全域旅游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為先導和主線,實現城鄉統籌和產業聯動的發展模式。全域內旅游產業全域覆蓋、旅游景區全域聯動、旅游產品全域優化、旅游線路全域統籌、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場全域營銷,從而完成產業要素優化配置,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
全域旅游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廣的發展平臺。對外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打破區域限制,讓所有景區聯動發展、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提升旅游產品,延伸產業鏈,以整體品牌統領區域旅游形象。對內以分品牌突出地域特色,組成互為呼應、各具特色產品體系。
1.全域旅游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統一規劃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可以突破小、散、雜的局面,使全域連城一片,集中力量做好主要項目,在“景區(公司)+旅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基礎上,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爭取旅游合作社內部實行資金補助政策,在農戶發展農家樂、家庭農場或提升旅游硬件設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時,及時申請補助資金,實現互助互補、共同發展。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協調完成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鄉村旅游扶貧工程、鄉村各類資源景觀化工程、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工程和鄉村旅游環境提升工程等。
2.全域旅游有利于鄉村旅游遍地開花
通過節慶活動可以快速提升人氣,但如果單打獨斗就會造成區域內的資源重復開發或相隔時間較長,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全域旅游則可以實現節慶活動的連續性開發,囊括全年各個時段。如西昌2月舉辦踏青活動,3月游覽“桃花節”、“梨花節”、5月到樟木鄉嘗櫻桃,到月華鄉采摘油桃,6月到川興品蜜桃,7月到高枧看荷花,9月到大德采摘石榴等,以及德昌、冕寧等縣舉辦櫻桃節、桑葚節、民歌節、油菜花節等活動,實現全年有節慶,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
二、全域旅游成為旅游扶貧的重要途徑
1.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增收
在全域旅游思維模式下,實現“拓景擴容、多點多極“全域發展,利用重點景區、重點資源、重點項目構建產業鏈條,推進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使旅游產業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的“助推器”和“新引擎”。帶動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加工服務、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利用產業支撐促使居民的腰包鼓起來。扶持特困群眾發展觀光農業、特色種養業和農家樂,實現自主創業、穩定脫貧。
開展特色農業種植基地成為“以旅帶農“的一個有效途徑,如特色水果種植基地、特色花卉種植基地等,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專業合作社,在種植技術、人員培訓、市場銷售等方面實現信息共享,產銷一體化發展。如九寨溝縣通過成立脆紅李專業合作社,300畝脆紅李種植基地每年實現產值300 余萬元,幫助當地農民脫貧。
2.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就業
通過開辦免費技能培訓,引導村民上課,使村民具有一技之長,為其就業搭建平臺。在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實現城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向技能型人才的轉變,實現讓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就地“消化”。寶興縣通過開展全域旅游發展農家樂、藏家樂、林家樂300余家,累計引導農民群眾轉變為鄉村旅游從業人員3000余人,2014年,寶興全縣共接待游客9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7386億元。九寨溝縣從2014年發展全域旅游以來,全縣已成功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8830名就業,實現勞務收入1.97億元,促進城鄉經濟發展。
3.鄉村基礎設施條件提升自我造血
按照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集中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施水、電、路,服務中心、停車場、環境整治等基礎工程,而這本身也是民生工程,是政府必須投資建設的綜合性項目。通過改善區域旅游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貧困地區的整體造血功能,擴大招商引資。同時,從投入-產出比來看,通過旅游產業本身的經營效益也可以在短期內回收成本。在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針對貧困戶,實施危房改建,按照旅游統一規劃要求實現一步到位。
三、全域旅游扶貧的主要措施
1.“滴灌式”幫扶確保精準扶貧
所謂精準扶貧,就是找準對象,為貧困戶建檔立卡,摸清家底,找到致貧原因,并對其實施“滴灌”式幫扶。精準扶貧是旅游扶貧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在區域扶貧中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并且有利于貧困人口永久脫貧、長期致富。寶興縣采用干部駐村的方法,針對貧困戶,對口干部幫扶聯系,建立干部駐村工作日志和臺賬,深入實際幫助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規劃和貧困戶脫貧計劃,發揮干部駐村幫扶工作組“輸血管”和“總漏斗”的作用,做到“精準滴灌”。
2.金融機構整合解決資金短缺
資金短缺一直是扶貧的難點和重點。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各個區域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按照資源優勢劃分項目和產業,通過項目和產業獲得更多的發展基金。2015年8月在“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上,國家開發銀行發布了支持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的優惠政策,中國農業銀行也發布了支持全國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的創新產品和優惠政策,這些利好政策都為全域旅游扶貧帶來了新的融資渠道。
在獲得扶貧基金支持的同時,實現“財政資金直接補助+貸款貼息+社會金融機構”多元資金整合渠道。推行“農旅貸”項目,支持個體農民參與旅游產業,積極爭取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扶貧項目和小微項目,項目帶動產業,先富帶貧困,在干部帶頭參與旅游的引領下,鼓勵和扶持貧困戶參與旅游經濟。
3.股權參與確保效益共享
引導旅游企業和當地居民以農村土地、林權、房產等資源,按照現行土地流轉或征地撤遷補償標準,試行“保利而無投票權”的入股模式參與旅游開發。尤其對于無勞動能力和再生能力的扶貧對象,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定期適當提高“保利標準”,確保其共享旅游成果。
引入市場力量發展全域旅游,是實現全域旅游自我造血的關鍵。在旅游企業的帶領下,村民通過自己的資金、土地、資源、人力、智力等要素入股,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授之以漁,長期脫貧。旌德縣三溪鎮與江蘇康富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路西旅游合作開發協議,將路西景區交給該公司經營,經營性項目由村集體經濟公司和康富源公司共同參股開發。這樣村集體除了可以獲得每年的固定承包費外,在經營收益達到50萬元以上還可以進行分紅。為了實現效益共享,還要求該公司每年安排不少于路西民宿最大承載量50%以上的游客,保證民宿經濟真正產生效益。
4.政策傾斜提升旅游扶貧的積極性
要鼓勵旅游扶貧就首先必須對其實行政策傾斜性扶持和照顧,包括招商中給予更大的優惠政策提高融資力度,實行特殊的土地政策,確保旅游用地。如湘西州一方面特許發行湘西旅游建設債券,以縣級旅游融資平臺和通過州級平臺融資,提高融資的力度;另一方面規定除永久性建筑用地外,對用于生態保護、修復的用地和旅游公路建設用地,實行流轉性征收或只征不轉、不辦理用地審批。
同時,將全域旅游規劃最大限度地納入省、市“十三五”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將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休閑度假區或4a景區建設資格的骨干景區旅游公路,全部納入國家交通建設“十三五”規劃,由交通部門統一實施或工程完工驗收后按一定標準給予資金補貼。
全域旅游為鄉村旅游發展和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空間,在這一背景下實現旅游扶貧,。對一些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優先安排就業,參與旅游勞務,實施就業型扶貧;對一些有頭腦會經營的農戶,扶持開辦農家樂、種養特色農產品、開發旅游商品等經營項目,實施經營性扶貧;對一些無勞力、不會經營的農戶,則利用他們現有的土地、房產等資產入股,通過分紅收入,進行資產性扶貧。
作者:郭瀟
來源:大地風景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