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末,中國經濟到了年終總結的階段,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寫了《中國經濟的藍圖》,在文章中,李克強詳細闡述了中國經濟的施政之策與發展前景。
在文章中,李克強用到了一個詞:中國增長故事。原話為“2016年,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經濟合作。這是多年來中國增長故事的核心要素。”可見,李克強發表的這篇文章中,“經濟藍圖”是主題詞,“增長故事”是核心詞。
一、李克強的四大旅游“強”音
李克強在文章中說:“去年中國公民出境達1億人次,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0%。這正是中國消費保持旺盛需求的體現”。這句話的背景實際上是要強調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最穩當的支撐。但是,需要一組比較亮眼的數據來支撐這個論點,于是選擇了出境游的數據。可見,中國旅游業已經成為穩增長的排頭兵和先鋒隊。
2、第二句話給旅游業定位
李克強在文章中提到:服務業實現對制造業的反超且升勢不減。這句話實際上是對中國社會進入后工業化社會的準確定位,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當中的主要力量,未來也將呈現出更多后工業化的特征。
統計顯示,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2015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50%。可見,服務業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旅游作為服務業中最具整合力和融合力的力量,將在城鎮化中起到引領作用,以其對優質資源資本的吸附能力,助推服務業的全面崛起。
3、第三句話給旅游業助力
在文章中,李克強用一句話對中國增長走向做了概括,他說“我們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盡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在三次產業數量分別為8.1萬戶、31.4萬戶、160.7萬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3.6%、6.9%、22.6%,分別占企業新登記注冊總數的4.1%、15.7%、80.2%。
市場主體的井噴式增長正是創新浪潮洶涌澎湃的見證。
時間倒回到半年前的6月份,當時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同意在北京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根據方案規定,外商可參與到商業旅游景區景點開發建設中,投資旅游商品和設施,同時可在京設立中外合資旅行社,開展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業務。
值得強調的是,外資的引入實際上并不只是簡單地帶來多元化的資金渠道,更重要的是,外資所攜帶的創新基因將對中國旅游業帶來巨大沖擊,為中國旅游創新浪潮推波助瀾。
旅游業是關聯性很強的行業,雖然在經濟下行中旅游業逆勢增長。但其周邊關聯產業遭遇寒流的形勢下,一枝獨秀的逆勢增長也是有點艱難的。要想讓這種逆勢增長狀況可持續,需要在旅游行業里加強重組、升級和創新創業。從李克強的《中國經濟的藍圖》中,我們能夠讀懂旅游業的未來。
1、重組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
現在很多旅游企業,尤其是在線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知道自己處在風口,都知道未來會有更多利潤空間,于是,為了搶地盤,不惜犧牲當下的利潤空間來打擊對手。實際上,這種做法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行得通。但是,在經濟下行時,這么做就會面臨風險,因為整個宏觀經濟的未來非常不確定。等你搶到地盤的那一天,說不定就是資金鏈全面斷裂的時候。因此,需要與競爭對手妥協,彼此通過重組增強市場集中度,強化市場定價權,改善利潤空間。
旅游企業重組的好處并不僅僅局限在利潤空間,還體現在對創新成本的降低。重組帶來了資源集約利用和優勢互補,增強了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外溢效應,也將分散的研發資金集中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做一些更高端的創新研發,為企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智力支持。
……
二、創新風暴,吹得更強勁些吧
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是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的,政府主導的事情往往有個特點--大而快,就好比畫畫,政府一主導,多大的畫布都能鋪開,多大的畫筆都能施展,但是,政府主導的結果是很快就能夠把畫面的輪廓勾勒出來,但細致而精美的細節描畫卻是政府不擅長的。中國旅游業當下缺少的不是輪廓,正是細節的極致化呈現。這就需要發揮無數微小市場主體的創新積極性。
產業性創新主要是通過物質技術形態的改變來實現。以旅游+互聯網為例,就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產業性創新。以會展旅游為例,這個行業長期以來處在信息非常不對稱的碎片化發展階段,如果能夠進行“+互聯網”的產業性創新,將會完美解決需求方、服務商、資源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和非標準化服務問題。 目前,大多數會展旅游公司都在尋求向O2O轉型。
文化性創新主要是通過文化藝術形態的改變來實現。以紅色旅游為例,一直以來,紅色文化被賦予神圣而莊嚴的氣質,但是,這樣的氣質顯然與游客追求新奇特的娛樂化體驗心理不相符合。那么,怎樣對紅色旅游進行文化創新,從而創造出讓游客喜聞樂見的紅色旅游產品?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從文化性創新入手。
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文化的歷史使命也在變化,過去,紅色文化更多地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信仰,而現在,紅色文化更多地是一種承載民族集體情感的記憶。當然,并不是說紅色文化不再是信仰,而是說,信仰層面的東西已經不需要再特別強調,因為已經強調了這么多年,早已深入人心,現在需要強調的是紅色文化中中國人集體主義生存哲學的部分,這部分東西對于當下冷漠的中國社會來說,更有價值。這種對紅色文化不同側面的強調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如果我們在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時,能夠注意到這一點,那么,我相信,集體主義生存哲學更能夠吸引和打動游客。
當然,還有一種創新方式是通過文化融合來實現的,比如,紅色文化與養生文化融合、紅色文化與古典文化融合、紅色文化與農業文化融合、紅色文化與民俗文化融合、紅色文化與工業文化融合等等。
而旅游業的逆勢增長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國老百姓用腳所投的票,這個票是對中國消費力量的彰顯,這個票是對中國供給側改革的呼喚,是對中國對外開放趨勢的堅持,是對中國國際合作可能的探索,是對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諧共處的昭示。
作者:張棟平
來源:大地風景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