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部民族地區旅游度假區之創新與轉型
傳統的觀光游客逗留時間短,帶來的負面效果有三:一是旅游質量較低,游客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路途中,游客疲勞有余而體驗不足;二是對地方經濟的拉動效應不夠,地方政府沒有形成“大旅游”的概念,旅游相關產業尚未真正成形;三是對旅游資源挖掘力度不夠,豐富的文化資源僅限于表層開發,這種低層次的開發方式是一種資源浪費。
如今的度假區已經不局限于某一種功能,而是強調集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度假區,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種需求,形成綜合性、多樣化的度假體驗。在認清西部民族地區建設旅游度假區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的前提下,西部民族地區欲實現從觀光旅游到觀光、度假、特色旅游三足鼎立的轉變,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新:
(一)形象定位創新
很多目的地對度假區的理解僅限于溫泉、別墅、高爾夫球場這些關鍵詞,度假區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度假區旅游不僅是一種旅游方式,也是一種復合的生活方式。長遠來看,度假區應該發展成為一道文化風景,會成為地方文脈的一條支流。建有地方特色的度假區,不僅是一項經濟產業,也是一項文化事業。
對歷史格局和歷史文脈信息的繼承保護不夠重視是很多地區旅游開發的通病。度假區的規劃和建設因缺乏科學的理念和實施方法,造成歷史環境逐漸喪失的事例屢見不鮮。西部民族地區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吸收東部度假區建設中的經驗和教訓,在起步時將保護和傳承歷史文脈的使命熔鑄于經濟產業中。
民族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特色性為度假村的形象定位提供了靈感。塑造別具特色的度假區形象,將休閑生活涂上文化的色彩,尋求度假區的差異性,是避免度假區產品同質化、缺乏創意的良方,而創意的關鍵在于“借題發揮”。以云南為例,云南位于多種文化交合地帶,可借的“題”包括彝族的畢摩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哈尼族文化等等。游客通過度假的方式去暫時融入與平時生活不同的文化圈,在休閑生活中深入體驗地方文化,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深度旅游。
(二)旅游產品創新
民族旅游的實質是把“古雅的土著習俗及土著居民包裝成旅游商品以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在明確可借之“題”,對度假區做好“形象定位”后,我們需要汲取文化內涵,提煉加工,將它們外化為旅游產品,將文化之精髓傳達給游客。
文化理念如何傳達給游客?就需要通過旅游創意規劃和策劃,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在產品的組合上,以特色民族文化為主軸,使旅游產品系統化,以文化作為線索串聯起整個度假區,塑造出獨一無二的風格。可以具體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建筑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歷史記憶的承載者。地方建筑是自然環境、地方文化和傳統技藝相融合的結晶,是人文之美的體現。度假區的建筑要吸納鄉土建筑元素,在建筑的布局、材料、風格上體現鄉土建筑的特色,不僅是對地方文化氛圍的一種親近和契合,也會讓游客切身體會到差異文化帶來的欣喜。
2、飲食。特色的飲食是地方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旅游體驗的重要對象。中國廣博的地域、多樣的經濟類型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在傳統的“八大菜系”之外還有著豐富的民族風味餐飲。度假區的餐飲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繼承性創新,針對游客的需要,開發出[FS:PAGE]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以饗游客。
3、項目。游客的需求顯現出從觀光到體驗的發展路徑。度假區不應是靜態呆板的度假公寓、酒店等建筑實體,而應靈動輕快。靈動體現在豐富的易于參與體驗的娛樂項目。除去傳統的康體休閑活動,像溫泉、保齡球、桑拿、高爾夫等,民族地區度假區可以植入很多地方文化要素,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旅游體驗項目。民間傳說、歌舞、體育、醫療皆可以借用。比如瑤族傳統的藥浴與正在流行的養生型度假十分契合,民族風的spa也能流行于國際市場。
(三)宣傳營銷的創新
西部民族地區建立度假區的一大瓶頸就是客源無法得到保證。要解決客源無法保證的問題,就應該積極尋找賣點,主動出擊,運用多種宣傳方式,積極將民族地區的旅游度假產品推銷給客源市場,防止度假區建成后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如何用民族地區的旅游吸引物打造出對游客的固定吸引?節事營銷便是一種值得嘗試的營銷途徑。民族地區多彩的民族節慶本身就是一種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參與性、體驗性特征。如彝族、白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節、藏族的藏歷年都伴隨著規模性的群眾狂歡活動,很適合包裝成旅游吸引物。度假村可借民族節慶之勢,將民族節慶的歡快氣氛移植過來,邀請游客入住度假區,暫時擯棄都市生活的枯燥乏味,體驗節日氣氛,求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悅。譬如呼倫貝爾在2009年冬推出的“邀您到‘冰雪那達慕’,去做一天蒙古人”的主題活動,就是一個借助民族節慶文化進行旅游營銷的成功案例。
隨著國內外旅游市場的變化以及我國旅游產品結構由單一的觀光型向度假型的戰略轉變,以優美的自然風景為主要吸引物,以觀光功能為主的民族旅游區正在向復合功能型的度假區轉型,這一趨勢呼喚著文化因素的嵌入和整合。如何充分挖掘和深層次利用民族文化,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度假區,實現傳統觀光型“民族村”的華麗轉身,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