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景區巨大的地核吸引力為區域旅游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帶來發展契機,周邊的鄉村地區借助這一優勢,往往成為鄉村旅游優先發展區。鑒于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旅游業時受景區影響較大,我們將此類旅游發展歸類為景區依托型。
一、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
(一)發展背景
景區周邊鄉村與景區本身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文脈、地脈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具有地域一致性,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文化土壤。而鄉村目睹了景區開發、發展歷程,易形成較強的旅游服務意識,為旅游發展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民眾基礎。同時,發展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既有鄉村自身經濟發展的主觀需要,也有景區開放化、休閑化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國“黃金周”的景區擁堵現象,充分暴露出封閉型景區的弊端,景區與周邊區域配套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是在鄉村自身發展需求和核心景區休閑化發展需求的共同推動下,景區周邊鄉村探索出來的旅游發展模式。風景名勝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歷史層次,攜手周邊恬淡的田園風情,實現了鄉村和景區的攜手共贏,帶動了區域的大旅游發展。
(二)一般特征
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是指在成熟景區的邊緣,以景區為核心,依托景區的客源和鄉村特有的旅游資源發展起來的鄉村旅游活動。
1、區位優越,共享風景
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由于臨近成熟景區的輻射圈,在地理區位上有顯著優勢,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地域上的可能性。成熟景區擁有相對較好的交通條件,而鄉村與景區構建起交通聯系后,形成了良好的旅游通達性。而且文化、環境、旅游線路等區域上的一致性,也使鄉村與景區之間更容易達成一體化發展。
2、市場優越,客流集聚
鄉村的農家菜,農家院等“農家樂”設施可以承擔景區的部分服務接待功能,成為景區天然的后方配套旅游服務區。依托景區的人氣和客流,鄉村成為天然的游客集聚地,并在發展中逐漸擁有自己市場的客群,為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市場前提。
3、資源優越,互補發展
同區域旅游發展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互助”和“求異”,鄉村在生態風光和文化淵源上與初始景區具有一定的延續性,但是其的主要方向田園風、民俗情,又與景區的發展特色具有方向上的差異,因此其發展是對景區旅游產品功能的有機補償,與初始景區形成差異化互補發展的格局。
二、模式開發要點
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開發,要在深度契合依托景區品牌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依據客源市場及本身特點開發深度鄉村體驗產品,充分調動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充分闡釋鄉村風俗風情。讓開放式的鄉村體驗與封閉的景區觀光形成鮮明的對比,借依托景區之勢,走自己的特色鄉村旅游發展道路。
(一)消費群體界定
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主流客源是依托景區的客源,其次才是臨近的核心城市的客源,因此市場分析時要將重點發在對依托景區客源的吸引上,尤其是發展初期鄉村旅游產品對周邊城鎮輻射力不高的情況下,景區客源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開發,要以景區客源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核心對邊緣的帶動作用,再依據鄉村的游覽特征和初期功能特征,界定旅游發展的主要消費群體。通過扎實的游客數據調研,系統分析客流構成,并且重點進行游客規模預測、游客偏好分析、游客停留時間分析、主要消費需求分析等,為鄉村旅游服務設施的類型、規模、檔次等的規劃與設計提供具體市場依據。
(二)鄉村性格凝練
鄉村旅游開發,要將沉淀于鄉村內的,能夠代表鄉村文化性格的元素和資源活化展示,轉變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首先,要梳理鄉村各種文化資源,包括有形的民居建筑、特色飲食、農業產業、遺址遺跡等,還有無形的故事傳說、民間藝術、民俗節慶等。第二,要明確鄉村各類資源的開發等級與利用方式,剖析其在區域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第三,結合市場需求和本身資源狀況,抽離出能代表鄉村文化個性的主題關鍵詞,將鄉村文化意象凸顯出來,形成鄉村旅游開發的核心線索。
(三)產業體系構建
產業體系構建中要突出主題化,注重特色產業的重點發展。綜合分析市場和資源特點,結合依托景區的現況及發展前景,制定鄉村旅游發展戰略。通過主題產品與項目策劃、主題設施策劃以及主題景觀設計三個方面,將鄉村性格轉化為各種可視的文化符號,最終形成特色突出的旅游產品譜系。
針對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進行產業業態的篩選,進一步明確重點發展業態、限制發展業態和禁止發展業態,確立主導業態,形成科學合理的業態體系。整合產業之外的其他旅游資源與旅游利用空間,構建包括主題餐飲、主題住宿、休閑娛樂等內容的旅游服務設施體系。適當策劃重點休閑項目,聯合景區文化特色融入,構建休閑產品體系。
(四)運營方案設計
目前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有:個人、公司、政府主管部門和多方聯合合作等幾種,開發當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產權狀況進行選擇。管理中要理順從業者、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關系,構建合理的產業收益模式和日常管理模式,與其他相關部門有效溝通和協同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模式難點與關鍵點
1. 如何實現依托景區的核心驅動
核心景區的帶動,是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如何制定鄉村旅游發展戰略,幫助鄉村借助景區優勢快速發展?
首先,參考依托景區發展戰略制定鄉村自身的旅游發展規劃。將其發展納入依托景區的旅游規劃體系,從景區的發展前景中,準確尋找旅游發展契機。
第二,加強與依托景區的線路連接。做好基礎建設,提高鄉村與核心景區的交通通達度,整合資源,將鄉村與依托景區納入同一旅游線路,聯動發展。
第三,在內容和功能上互補發展。如黃山周圍的鄉村旅游景點,內容上以鄉村民俗、鄉村節慶、鄉村建筑文化等文化風俗類為主,與黃山自然風光的特色相映成趣,功能上主要以餐飲、住宿等旅游配套服務主,與黃山的觀光游覽功能互為補充,形成區域間互助發展,降低不必要的競爭消耗。
第四,實施與依托景區的聯合營銷。積極參與依托景區的營銷活動,借助景區的知名度和口碑,幫助自身宣傳。與區域內景區進行聯合營銷,打造區域旅游大品牌。
2. 如何實現與依托景區的互動
鄉村旅游景區借助成熟景區的優勢進行發展,但是也必須作為不可替代的獨立存在,因此在發展中除了作為依托景區服務的延伸或是文化詮釋的補充來吸引游客外,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主題特色,與景區形成差異化發展,功能上內容上都成為整個區域旅游中不可或缺、獨具魅力的一部分。
3. 如何實現與區內鄉村的差異化發展
景區邊緣區域內鄉村在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上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在一個鄉村發展起來之后,很容易形成跟風而上。如果開發者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足,同區域內會出現簡單模仿的同類型旅游產品惡性競爭現象,造成市場低端發展。面對這種情況,通過政府或是行業協會進行統籌布局合理發展,形成“一縣一品”“一村一品”,是同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的理想狀態。而鄉村自身發展時,做大做好自己的優勢產業,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增強辨識度,將景區特色化、主題化、品牌化,是其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4. 如何實現利益主體矛盾最小化
鄉村旅游的重要價值,重點在于鄉村民俗風情對城市居民的吸引。鄉村旅游與其他類型旅游相比往往涉及更多的居民參與,因此政府、企業、集體和農民等開發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成為制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實現利益主體矛盾最小化,關鍵就是對鄉村居民利益的保障,在開發中可以從以下幾點注意:
1)景區建設中尊重當地傳統和當地居民的意愿。
2)健全分配機制,開發初期明確權責和規范利益分配制度,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
3)正確處理游客與居民的關系,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
4)處理居民生活空間與文化展示場景的疊加關系,兼顧居民生活空間的保護與文化展示空間的真實,形成文化生態的內部平衡。
三、案例:北京十渡
十渡鎮隸屬北京市房山區,地處北京西南,太行山東北端、華北平原西北山區,距市區80千米。十渡鎮因地制宜,將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的風景區資源作為依托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被北京市政府批準為市級旅游專業鎮、市級風景名勝區,被國家計委批準為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區。據房山統計信息網統計顯示,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十渡鎮民俗旅游農戶885家,經營戶781戶,從業人員勞動報酬548萬元,接待人數66.9萬人次,總收入4544.4萬元,民俗旅游業已成為十渡鎮的支柱產業,民俗旅游經濟初具規模。
(一) 功能定位:延續景區山水休閑意境,多業態組合開發的景區配套服務功能區。
據以往研究顯示,十渡景點旅游和鄉村旅游的比重基本呈現85%和15%的分布格局,景點旅游是旅游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是鄉村旅游收入已占到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成為了該區旅游增收的重要增長點。
十渡鎮鄉村旅游內容上選擇了民俗村為主,功能上選擇了景區配套服務功能為主,與景區之間形成了景區山水觀光、戶外運動體驗,民俗村品味田園、體驗民俗的發展格局。鄉村旅游發展了以“山上舍羊植樹栽果,山下養魚垂釣餐飲,田中精種觀光采摘,戶中民俗住宿旅游”為特色的多業態鄉村參與體驗,完成了對依托景區吃、住、行、游、購、娛六方面的旅游配套功能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