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看福利-手机在线看片福利-手机在线看片福利盒子-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日本激情小说-日本激情网址

民俗依托型:鄉村文化活化與社區發展模式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7-01
  • 點擊次數:876

        民俗依托型鄉村旅游具有文化的原生性、參與性、質樸性及濃郁的民俗風情的特點,獨具一格的民族民俗、建筑風格、飲食習慣、服飾特色、農業景觀和農事活動等,都為民俗旅游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民俗旅游開發資源基礎豐富,特點鮮明,區域性和民族個性較強,發展優勢明顯。同時由于投資少、見效快,逐漸成為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和旅游亮點,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國內外旅游者的推崇。但隨著民俗旅游的蓬勃發展,使得民俗文化在旅游當中受到了沖擊,甚至消亡,面對民俗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的矛盾,面對當地居民與旅游經濟的博弈,民俗依托型鄉村旅游未來應該如何發展?如何實現利益共享,尋找發展平衡點對于推動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一、民俗文化旅游發展概述

        民俗旅游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主要包括物質風俗、社會組織風俗、節慶風俗、人生儀禮和精神文化民俗五部分,由于它滿足了游客“求新、求異、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經成為旅游行為和旅游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鄉村民俗文化旅游是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為主題,將鄉村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的旅游類型。它有助于深度挖掘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滿足游客文化旅游需求,提升產品檔次。如匈牙利鄉村文化旅游產品使游人在田園風光中感受鄉村野店、山歌牧笛、鄉間野味所帶來的民俗風情,欣賞充滿情趣的文化藝術以及體味幾千年歷史淀積下來的民族文化。


        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發展:科特迪瓦利用其獨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現其傳統文化,舉辦全國舞蹈節發展民俗旅游;突尼斯憑借本國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跡、山洞住宅、民族服飾和車馬游玩等民俗文化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旅游大國。近幾年我國的民俗文化旅游事業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以民俗文化作為旅游項目逐步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各地旅游部門都在大力挖掘本地區的民俗文化資源,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民俗風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間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發展迅速,如山西黃河民俗游、昆明云南民族村、內蒙草原風情游、新疆民俗游。


        二、民俗文化旅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民俗文化旅游的深入發展,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以及市場導致原有民族物質邊界的重大調整和弱化,當地的宗教、傳統習俗、道德觀念、生活方式等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著重大的改變,對當地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商業化”、“庸俗化”、“舞臺化”現象嚴重。


        (一)民俗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

        旅游地的文化傳統遭到異地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閉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獨特性也必然受到沖擊,這使得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削弱,某些對外界人來說具有吸引力的成分會減少,從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損失。


        (二)民俗文化出現舞臺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傾向

        為了發展旅游業,旅游地為了滿足旅游者獵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游客,把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東西任意移植仿照,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底蘊,舞臺化明顯,甚至出現“偽民俗”。由于商業活動,使得民俗文化失去了本來的鄉土氣息,淳樸的民俗被歪曲,有些甚至為了迎合游客的低級庸俗心理,開發一些落后文化,導致民俗文化庸俗化。一些民間藝術和手工藝術品為了迎合經濟市場化而批量生產,其質量低劣,并喪失了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商業化現象嚴重。


        (三)精品景區缺乏

        現在我國民俗旅游發展較快,尤其是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民俗文化旅游成為很多地方重點發展扶持的旅游項目,但總體來看,精品意識不強,開發層次較低,區域內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營銷觀念滯后等,這些都影響了民俗旅游產品形象的樹立和品位的提升。


        (四)利益分配不公平阻礙

        由于民俗文化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重點是招商引資,缺乏統一的機制平臺協調各方利益,分配機制不公,導致社區參與不夠,居民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觸情緒,阻礙了旅游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揚。


        三、云南麗江民俗文化旅游案例分析

        云南特有的社會發展史造就了異彩紛呈的多元民族文化和風格迥異的民俗風情,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品位較高,感應氣氛較好,互補性較強,為發展民俗風情旅游奠定了基礎條件。因此本文以云南麗江民俗文化旅游發展為例,詳細介紹民俗依托型鄉村旅游活化與發展模式。


        (一)麗江民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

        云南麗江作為一個以其優質的旅游資源、厚重的民族文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地方成為了國際精品旅游目的地。


        1.人文環境營造——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在旅游開發中,為了保護原生態的文化氛圍和商業生態,政府除了實施文化回落古城行動外,實行準入制度,把古城保護管理委員辦公室核發的《準營證》作為進入古城從事經營活動的一個硬條件,盡量規范商業行為,淡化現代商業氣息。同時,把現代特征較濃和沒有特色的經營項目,如音像店、現代服裝店、美容美發、卡拉ok廳、網吧等遷出,規范店鋪的裝潢、招牌等,控制店鋪的規模和數量。鼓勵經商者經營具有一定地方民族特色的商品,還對外來經商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例如將沒有城墻的古城、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房屋、周圍配套小橋流水、納西老人、原汁原味的藏寺......營造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2.演藝產品開發——印象麗江
        麗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演藝首推張藝謀導演的《印象·麗江》。《印象·麗江》分《古道馬幫》、《對酒雪山》、《天上人間》、《打跳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儀式》六大部分,整個演出以雪山為背景,以民俗文化為載體,來自納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個少數民族的500名普通的農民演出的主角,通過他們生活、舞蹈等全實景式集中演繹了麗江的多元民俗文化。

        除了《印象·麗江》之外,麗江還充分開發本地的民俗風情,在古城東大街每天都有獨特的納西民間音樂《納西古樂》和云南大型歌舞晚會《麗水金沙》等民俗節目演出。


        3.節慶產品開發——民俗節慶活動遍地開花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居著納西、傣族、白族、普米、白、藏、彝、傈僳等12個民族,各種民族有各種不同特色的民間節日,如納西棒棒節、騾馬節、三朵節、摩梭女兒國的轉山節、彝族的火把節、普米族的朝山節。這些傳統的節日一方面傳承著麗江文化,另一方面在這些節慶中通常都有賽馬、摔跤、民族舞蹈等大型活動,如納西古樂、納西打跳等、也使游客可以積極地參與到當地的文化中,更好地了解麗江文化。因此民俗節慶也是麗江旅游開發的一個重點,如彝族的火把節,由當地民眾組成的演員與游客一起載歌載舞,極大地豐富了游客的夜間活動,吸引游客留下來。


        4.美食產品開發——民俗小吃商業街
        麗江小吃品種多,有雞豆涼粉、米灌腸、粑粑、納西烤肉等,四方街成為游客品嘗特色小吃的一個重要場所,也是麗江夜景的一部分


        5.住宿產品開發——特色客棧展現民俗風情
        麗江到處都是比較有特色的民居客棧,至少有上千家,小資的、慵懶的、地中海的、藏式的、明快的、溫性的……不同特色的客棧多為四合院,由納西人的住屋裝修而成,具有濃郁的納西風味,成為游客體驗麗江慢生活和地域文化的最佳場所,著名的如香格韻客棧、鳳凰旅館、格桑梅朵客棧、望古樓青年客棧。


        6.旅游紀念品開發——特色工藝品傳承文化
        麗江旅游特產主要是螺旋藻、普洱茶、山貨等地方特色產品,銀器、玉石、木雕,蠟染、皮毛、皮包、披肩、圍巾,民族服飾等手工制品,游客不僅可以在這里選購合意的商品,有時還可以看到工藝品的整個制作過程。


        7、娛樂產品開發—— “艷遇之都”

        麗江為游客營造了一個很好的身心放松的氛圍,在這里游客可以完全釋放自己,沒有城市的束縛和隔閡,讓游客的心態都奇妙地趨于一致,這是導致麗江被譽為“艷遇之都”的一個重要原因。麗江的酒吧街是夜晚麗江古城內最有特色的一道風景線,也是麗江古城一張重要名片。新華街的酒吧一條街、五一街的靜吧、還有游離于餐廳和酒吧之間的“餐吧”,可以滿足不同風格游客的需求。


        (二)麗江民俗旅游發展的借鑒
        1.處理好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麗江的經驗就是建立了一個統一、有權威的組織保障機構,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較好地處理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通過合理開發民俗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開辟了一條穩定、充裕的資金來源渠道,確保了各項保護項目的實施。麗江在這方面設有麗江文化保護管理局,其中專設文化保護管理科主要負責民俗文化的保護教育培訓工作。


        2.創辦旅游文化學院

        麗江在旅游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民俗文化保護意識。在這方面,麗江創辦旅游文化學院的做法得到了聯合國官員的肯定。


        3.旅游發展實現共贏

        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不論是土著居民,還是經營者、管理者,都要在保護和開發中得到實際利益,實現利益均沾,風險共擔。雖然這種模式還有很多不足,但這種嘗試也為很多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運營榜樣。


        四、鄉村文化活化的主要途徑

        民俗型的鄉村文化主要是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活動等為主要內容和文化表現形式的客體,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實施保護性開發,通過旅游產品使其得以傳承和發揚,即文化活化,文化活化的主要途徑包括文化空間化、文化景觀化、文化建筑化、文化節事化、文化演藝化和文化商品化。


        (一)文化空間活化
        文化空間化主要是指確定文化主題元素,從空間上營造文化氛圍,為游客提供鮮明主題的旅游文化環境,如建設民俗古城古鎮、打造民俗文化村、設立民俗風情園等,通過打造特色空間形成旅游區的品牌形象,如麗江的納西文化、楚雄的彝族文化、內蒙的草原文化等,都是通過將區域內最核心、最強烈的文化空間化實現了景區的建設。總之,文化空間活化的目的是讓人們在逛街、休閑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如黃山市保持古村落的傳統禮儀、民俗文化、語言傳統、傳統手工藝、生活風俗習慣等古風徽韻,通過將文化遺產原狀保存在所屬區域環境中,使物質文化遺產“凝固住”,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就屬于文化活化。
        文化空間化是進行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的基礎和保障,通過風貌、商品、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全息化演繹,實現文化聚焦。文化空間活化要注意一下幾點:
        1.文化選取要具有惟一性,圍繞單一主線,針對多民族文化,選擇最具代表性并且與其他區域具有一定差異的民俗文化作為突破口;
        2.空間文化要表達正面、積極、快樂的調性;
        3.文化選擇最好是大眾文化,能夠適應廣泛的客群,便于游客融入到旅游目的;
        4. 對于一些不適合直接進行商業開發的民俗文化資源,可以進行文化的轉譯,采取演繹或利用科技的手段間接活化。

        5. 文化空間在進行“文化混搭”的過程中不能憑空組合,要根據區域特點和民俗特色進行創新和演繹。要注意空間肌理結構,避免生拉硬拽。


        (二)文化建筑活化
        文化功能需要通過一系列文化設施的集聚進行強化,例如“村寨”、“民俗古居”等,從量變引起質變,這就是文化建筑活化。用民俗文化理念構筑建筑物的創意和規模,通過文化符號化來實現細節,把文化融入建筑的空間結構、表皮肌理、建筑造型、互動結構的空間安排等各方面,從而形成建筑的文化特色。例如麗江獨具特色的客棧、商業街建筑、古城古鎮建設等,都是民俗文化建筑活化的表現。
        文化建筑活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建筑形態要凸顯地方文化特征,通常以當地的民居特色為主;
        2.建筑通常是復原和突出原有歷史設施,如麗江古城,通過歷史建筑來強化精神凝聚力。

        3. 建筑活化的意思就是為歷史建筑尋找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新的用途,這樣公眾人士以后就能進去欣賞這個歷史建筑。從這個角度上說活化的靈魂是文化。


        (三)文化景觀活化
        文化景觀是旅游文化展示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壁畫、雕塑、服飾、音樂、美術等小品藝術展現當地的民俗藝術文化,使其成為文化符號的藝術展示形式。景觀小品是景觀中的點睛之筆,一般體量較小、色彩單純,對空間起點綴作用,如麗江民俗旅游中的民族壁畫、雕塑。
        在文化景觀活化的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文化景觀要選取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特征進行景觀活化,不能為了景觀而制造景觀;
        2.景觀小品在體量和色彩上要與周圍的建筑風格、色調一致、和諧;
        3.景觀活化文化內容以積極向上、歡樂、教育為主,傳播民族文化正能量;

        4.文化景觀建設應與旅游區功能分區相互配合,展現不同方面的文化特征。


        (四)文化節事活化
        節事活動模式是以大型節慶活動為形式而進行的一種民俗旅游開發。節事是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最佳載體,游客觀賞或參與當地的節事活動,可以最直接地了解、感受當地的民俗文化,獲得豐富的旅游享受。節日包括傳統節日、現代節日、西方節日、各類慶典等,如麗江開發的彝族火把節、納西族的棒棒節就屬于文化節事活化。
        在節事活化的依據:
        1.民俗文化節事活動一般出于民族民俗傳統的節日慶典活動,具有鮮明的民俗特色和原真性才具有吸引力;
        2.衍生節事旅游開發一定要以傳統的民俗活動為主題舉辦的專門的文化旅游活動,這種活動本身并不是固定或俗成的節日活動,而是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專門開發而成的。如濰坊的國際風箏會、海南的國際椰子節、新疆的葡萄節等,這一類型的節事活動在現在的民俗旅游開發中還比較少,今后可以借鑒;

        3.節事活動應以歡快、幸福、風趣為主,盡量可以讓游客參與。 


        (五)文化演藝活化
        文化演藝是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現在旅游發展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旅游產品,具有文化磁極的作用,如麗江推出的《印象·麗江》已經成為麗江旅游的新名片。
從發展現代民俗旅游的視角看,要實現歷史與現代的結合,充分利用民俗活動的空間平臺,建立以大型晚會式、巡游式、歌舞史詩式旅游表演為主體,融合多種藝術門類的表演體系;構筑與藝術圈、設計產業、演出設備和采購、高新技術產業等多種產業緊密關聯的演藝文化產業鏈條。
        文化演藝對于發展民俗旅游的帶動作用:
        1.演藝內容更富有現代感,更能符合現代人的旅游需求。
        2.演藝功能如劇場、音樂酒吧等,一方面是演出場所,同時也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
        3.帶動晚間甚至夜間的消費,延長營業時間;
        4.帶動餐飲、購物等延伸消費;
        5.吸引藝術界、文化界的標桿人群;
        6.演出能持續性地吸引大眾關注;

        7.以現代科學意識與手段,不斷豐富民俗活動的表現形式,提高民俗活動的現代化水平。


        (六)文化商品活化
        通過文化空間、景觀、建筑、節事、演藝等形式可以為游客營造良好的民俗旅游環境,文化商品則是街區的風貌、商戶的功能、經營的商品、參與的商家全息化聚焦的實體,文化商品開發將民俗工藝與旅游有機地結合,有利于帶動經濟發展。文化商品不僅是旅游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如麗江開發的木雕、玉器、刺繡等工藝品,滿足了游客“購”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承載了對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責任;

        文化商品活化應注意規避的問題:

        1.防止千篇一律,多元素開發,;

        2.不能生搬硬套,應以地方特色為主,建設地方差異化;

        3.避免過于商業化造成的旅游疲倦,加強政府監管與統一規劃;


        五、社區參與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農民是鄉村旅游的主體力量,一方面由于農民是提供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主體,另一方面游客希望農民的形象是熱情、保守、勤勞,是旅游的客體。而鄉村旅游開發中大量外資的引入和大批旅游移民的產生都沖淡了鄉村旅游本土化的氛圍,這對于以民俗文化為依托的鄉村旅游發展將會造成致命的威脅,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克服旅游中“飛地化”現象,避免形成“文化孤島”,而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就是鼓勵居民參與旅游,鼓勵社區參與的旅游模式。

        在麗江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受傳統政治文化觀念的影響,以及管理理念與技術、認識與知識水平方面的制約,無論是政府還是社區居民,普遍缺乏社區參與意識,長官意志行事的痕跡較為明顯。在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既使當地居民認識到參與旅游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也由于受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如資金、技術、能力和勞力等,使得他們參與的范圍不廣,層次有限,效果不明顯。而國外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鼓勵社區參與的管理政策。如歐美國家鼓勵盡可能多的鄉村社區參與到旅游的規劃、補充和監管中推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


        (一)社區參與性是民俗鄉村旅游發展必由之路

        民俗旅游是在社區之間展開的活動,社區作為民俗旅游活動的重要依托地,居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系到旅游地民族風俗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系到旅游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旅游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可見社區參與不僅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提供高質量民俗旅游產品的前提,也是實施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可以說社區參與可以為民俗旅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構建社區參與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三個關鍵點
        1.在旅游規劃中樹立社區意識

        在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是民俗旅游資源中真正的活動性資源,是民俗旅游資源活的靈魂,這就要求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愿望、要求、態度、看法和權利,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將社區的環境、社會和文化背景都納入旅游發展規劃之中,使旅游發展的整體目標和重點與當地居民的目標與重點相互協調一致;


        2.通過民俗文化活化開發旅游產品

        要尊重當地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通過運用當地的知識,吸納當地的做法,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民俗旅游開發相結合,使推出的旅游活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并積極地參與到當地的旅游開發中來。


        3.利益均沾保護社區居民的主人翁地位

        要提供相應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培訓機會、參與渠道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當地居民有能力和機會從各個層次上參與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寶貴資源,并獲取直接利益,使他們有能力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此外,社區應通過旅游所獲收益來開展和擴大社區活動,使傳統文化、民族風俗和遺產得到復興和光大,強化社區精神和共享意識。最后,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并加強旅游活動中各個利益相關者或集團之間的伙伴關系,將利潤和旅游活動、教育與環境意識直接掛鉤,促進本地民俗旅游的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三)社區參與性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民俗旅游作為一種“文化之旅”,其魅力在于能夠使游客欣賞到異地他鄉人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創造。通過“鄉村旅游+民俗”的聯姻,構筑鄉村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民俗型鄉村旅游發展。


        1.民俗旅游合作組織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在不斷加大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的同時,在鄉村動態關注體制、運行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上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資開發鄉村旅游。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以“旅游協會+農戶、政府+公司+農戶、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游協會、農村合作社+村民”等多種富有個性的,社區參與、民主管理的鄉村旅游模式,通過民俗旅游合作組織,調動廣大農戶參與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創建以村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2.原生態模式  ——實地民俗村

        原生態模式屬于一種原地保護型的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為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來開發旅游。實地民俗村即強調民俗的原版性,在民族居住區選擇原有村寨加以保護和完善,展現其民俗的原有風貌和現實生活狀況,這是一種最經濟、最原汁原味的開發模式。這不僅可以滿足游客“ 求新、求奇、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夠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如貴州省雷山縣苗族村子郎德上寨、山東泰安市埠陽莊民俗村、湖南湘西德夯民俗村、廣東連南三排瑤寨等。


        3.原址恢復——民俗村寨

        原址恢復型的民俗村寨是指在保持舊貌的基礎上原地恢復保護性開發或是依托原地現存的舊貌再仿古創造性開發,再現古代各時期的傳統民俗文化風情。如蘇州同里、安徽婺源、西遞等。這種形式多存在城鎮民俗旅游的開發中,在可能性、現實性、操作性具備的條件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區或街區,以原生形態把民俗呈現給旅游者。


        4.主題公園模式  

        主題公園模式是在一處專門為開發旅游而建設的園區內,通過仿造民俗環境、民俗節目或生產、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動,形成規模展示,表現多種不同民俗文化的一種民俗旅游開發方式。主題公園模式下有三種建設類型:集中表現式。指將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個主題公園內表現出來,如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北京中華民族園集中表現了中國的民族民俗文化。原地濃縮式。一些少數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豐富獨特的地區由于時代的發展已在建筑、服飾、風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動(如節慶、婚嫁) 原本在特定的時期才會呈現,令游客不能完全領略當地民俗文化的風韻,故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園,集中呈現其民俗精華。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風情園。復古再現式。它是對現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過信息搜集、 整理、建設、再現,讓游客了解過去的民俗文化。 


        5.生態博物館  

        生態博物館是指不移動文物的原始位置,而是把文物、文化保持在其原生狀態下的一種博物館,它打破了傳統的集中收藏式的博物館建設模式, 讓人們了解文化遺產本來或原始的面貌。 它是在一種原生的狀態下,以“活博物館”的形式和手段來展示民俗文化,它既將分散于人們生產過程中的民俗旅游資源整合到一起進行集中展示,又沒有使其完全脫離現實生活而保持了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生態博物館作為一種新的開發模式,極具吸引力,如北美的活人博物館,通過舊時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園組成的移民村,再現了幾百年前歐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勞動和風俗習慣;我國北京平谷區大華山鎮掛甲峪村的主題院落就類似于生態博物館。   


        6.主題附會式  

        主題附會式指將民俗文化主題與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業或其他產業結合起來,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例如將農業與旅游業結合的觀光農業,注入民俗文化的主題,形成別具風味的“農家樂”旅游項目。還有“漁家樂”、農業采摘園、漁場垂釣等,屬于民俗風情游,在旅游活動和旅游項目安排上,兼具觀光、休閑娛樂、 康體健身、美食購物等多種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 嵐.云南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幾個問題.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0(3).
[2] 苘茂蘭, 王 崢 .國內民俗旅游研究綜述. 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2(4).
[3] 張茜.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淺談.
[4] 侯蕊玲.麗江拉市海鄉村旅游脫貧調查案例分析.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1024cc香蕉视频|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色黄大片|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的| 国产午夜一级鲁丝片|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亚洲黄色第一页|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性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自在拍精选久久| 六月色天| 99在线免费播放| dyav午夜片| 免费观看很黄很色的大片|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天天干天天玩|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玖玖在线观看| 日本最新免费不卡二区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婷婷网址| 国产精品视频国产永久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放|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www.小视频| 色婷婷成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麻豆久久| 婷婷丁香九月| 国产黄色三级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