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9年中國鄉村旅游協會正式成立算起,中國鄉村旅游成規模、有組織地發展已經歷了二十五個春秋。鄉村旅游,即使在中國,也并不是一個新題目。但是,鄉村旅游的內涵和使命卻在不斷更新,使得它在一輪又一輪的經濟社會發展變革中始終備受關注,在研究、實踐和消費領域持續保持熱度。當下,我們在談鄉村旅游的時候,除了鄉村旅游產品的升級創新,更為在意的是鄉村與旅游二者的內生互動。
鄉村為旅游提供了什么樣的終極價值?而旅游,又將為鄉村帶來怎樣的驅動力促使鄉村變化?鄉村呈現著兩面不同的印象。一面是在記憶里小橋流水炊煙人家的溫暖親切,一個個自然營建的聚落承載著中國人在審美和情感上的家園寄托;另一面是在現實里土地污染空巢遍布的衰退凋敝,追不上城市建設步伐也留不住傳統發展步調,成了受到鄙夷的落后之地。一些古老的村落因蘊藏著豐富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被列入傳統村落名錄,漸已受到重視和保護,但保護之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時期找到古村落的復興路徑,使它們重新煥發生生不息的能動力?
隨著鄉村的面貌改變的是鄉村的產業。農業問題是三農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曾經面臨到“農業真危險”的不利境地。但是,跳出傳統農業思維,一股被稱為“新農人”的新生農業力量,漸漸摸索出新農業的雛形,他們以新的理想、新的觀念、新的技術和新的方式經營農業,激發出更高的農業綜合效能和附加價值,也為城市人或鄉村人打開重新審視土地的一扇窗。農業不僅僅供給我們以食物,還供給我們以農田景觀、農作樂趣、稼穡教育以及各種有創意的農產品。農業開始變得不再沉重,而是充滿愉悅,是為休閑農業之大義。
鄉村發展,最終要回答的問題是誰來經營并受益于鄉村,以及附著其上的鄉村旅游?農民如何主動地參與到鄉村建設和旅游發展中,而不是在被城市化浪潮遺棄之后再一次被鄉村發展浪潮推向邊緣?這關系到整個鄉村社會的穩定。農民在資本、資源、受教育程度、商業競爭能力等多個方面都處于劣勢,又如何在鄉村發展和鄉村旅游發展中承擔重要角色?是需要予以探究的重要課題。
鄉村旅游以鄉村為平臺,融合了鄉村建設、文化保護、產業創新、社區權益、城鄉互動等多項互為影響的發展因子,而旅游正是發揮著多方聯動作用的驅動力,平衡保護與利用,拉近產業和市場,彌合鄉土與城市。我們期待,新的鄉村,不僅有美麗的鄉愁,更有富裕的鄉親;新的鄉村旅游,不僅滿足城市人對于傳統鄉村的懷念,更能提振鄉村人對于未來鄉村的信心。以旅游,再造鄉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