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IP很熱,做旅游項目好像不引入幾個IP就感覺不對勁,可是實際操作上,IP與在地文化是否具有可適應性?旅游營銷和IP植入有何區別?導入或發掘IP后是否進行了孵化,變現?其實很多問題我們都需要先搞清之后,再決定是否引入IP、怎么引入,最后和商業如何結合。
劉玉恒
北京風景文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0年旅游與文創行業經驗,參與海南、華山、蘇州等多個旅游目的地文創綜合項目的開發。
今天主題分享的題目叫《旅游文化IP與商業衍生的價值》,從兩個層面來看,其實就是關于旅游文化IP和IP的商業應用。其實最近好幾件大事就提到了旅游文化,再加上IP這個火爆的詞語,我們探索這個事情還剛剛好,因為最近國務院也提出了,將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文化和旅游部。可以看出產業融合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明顯的發展趨勢,旅游和文化的這一屬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從這一點來看,也意味著現在是一個創意經濟的時代。
關于IP,2016年開始,泛娛樂產業圍繞影視動漫包括游戲演繹,形成了這樣一個構建IP知識文化產權的生態鏈,這是圍繞IP的各個產業對文化產業在做的一個事情。泛娛樂產業提出這個詞語之后,旅游業其實是迅速跟上,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到旅游與文化是不可分家的,文化行業在用IP構建生態矩陣,同理運用到旅游,IP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我稍微解釋一下對于IP的一些看法,從16年到18年,各路的專家對IP的解釋非常多了,我就不詳細說,IP的話,總體的意思是知識產權。 從我們在目前的應用上來說,IP其實是從一個有文化符號的產品構建出的一個產業矩陣形態,是IP的產業化。像影視動漫游戲演藝娛樂,它剛開始都是有一個知識產權的IP形象,比如說游戲產品,比如說小說,比如說演藝活動,形成了一個典型的符號型產品之后,它就有了第一步的產業,然后邁入第二步產業,比如拍影視劇,第三步走的時候,它其實就可以邁入到旅游了,這是IP符號、IP產業在文化產業中的一個延伸,這是IP的大生態。
從旅游本身來說的話,其實也是IP誕生的一個地方。早些年我們去旅游,其實都是原生的一種文化現象。旅游是一個復合型的產業,包含了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怎么把旅游中的原生文化符號應用到旅游體驗、吃住行游購娛中來,這其實是我們在做IP對于旅游內在的產業衍生比較關注的一點。這就涉及到兩個大的符號現象,一個是外顯型的IP產業,劃了很多大的產業過來,最終形成旅游業。簡單例子就是迪士尼,它其實是橫跨了影視、旅游、游戲等多個產業。
從景區或者說旅游目的地的運營的角度看,它又是IP內顯型的現象,比如說烏鎮,它把它自己的情懷運營到景區的內在中來,這是IP內在的產品,所以IP其實是是兩個產業現象,我為什么要單獨提出來呢?因為現在很多業內的行業專家,或者說一些實操手在研究IP的時候,來舉一些國外的例子,就說迪士尼,再舉一些國內的不錯的,比如說靈山景區(他們有自己的IP),但是這些例子其實不是一個類別現象。
外顯型的IP產業像迪士尼,是不是旅游景區旅游目的地可以學習的,我們有待研究。而能夠把IP相關的吃住行游購娛這些產業很深刻地植入到在地的旅游目的地的,是內顯型的IP產業運作,這實際上是在做國內景區,或者很多旅游目的地應該去研究的。
風景文創孵化四川馬邊伴手禮《風景與茶》
所以IP對于旅游的話,其實是對文化的一個升級形態。如何把文化形態更好地應用到景區中來,這是IP應該做好的第一步。做好第一步之后,形象已經足夠強大了,做完橫向衍生之后,才是邁入外顯型的IP產業的第二步。雖然旅游加IP的模式被廣泛的看好,但對于IP的認知,現在還是有一些偏差的。
此外,我們對于IP的創意力已經不足,導致了目前行業內的一些現象,比如商場做活動,引入一些成熟IP如日本的卡通人物哆啦A夢,來做IP營銷活動,這其實是借勢營銷。有些旅游目的地在構建景區的時候,也是想引入一些成熟的IP,在這里我想提醒大家各位,要深刻的研究外來IP有沒有在地生根的可能性。
比如說在某個鄉村搞一個動漫形態的主題樂園,或者說在鄉村中就植入了機器貓這個形象,它有沒有在地可能性?其實這應該叫借勢營銷。作為一種IP營銷活動,可以快速的引流,對這個景區是有好處的,但是長期的運營的話,它在地是不能生根的。我們就要深刻地看到,為什么現在都提倡用本地的文化來孵化IP,包括如果在地沒有明顯的IP,我們也要通過各種方式,通過人物形象也好,通過歷史古代傳說入也好,去孵化一個本地可以生存的IP。 因為這是我們在目的地做運營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再有一個就是概念的偏差。
有一些景區,因為這兩年IP炒的比較熱,當地也提出來,做一個口號,一個景區吉祥物,再打一個示范區,掛一個民俗村的牌子,這是不是就已經做好了IP?從這點來說,其實我們只是把它的符號連接上,也就是說占了個位,比如說景區往門口一擺作了一只豬,但是這個豬和本地是缺乏聯系的,IP不僅僅是一個形象一個口號而已,它要在旅游內容中進行體現,內容包含吃住行游購娛,包括看到一些景色,包括聽到了一些聲音,包括游客在整個目的地的感受,融合之后,這才是整個IP在景區中應該做的,所以僅僅做了一個吉祥物,沒有后面的孵化運營,這是斷檔斷層的,長此以往的話是缺乏活力的。從這點來看的話,其實IP可以理解為一個挖掘和孵化的過程。
后面我分享一下,我們在實操中的一些具體思路。一種就是景區中,以吉祥物為載體的形象人格化。比如說這兩年很火的日本熊本熊,它就是一個通過熊本縣這個名字結合了卡通形象,再賦予它人物特征,做的一個吉祥物形象IP,它這幾年帶來了近70億人民幣價值。還有一個方式,是文化產業的導入,舉個例子,像《爸爸去哪兒》這種產品。它其實是一個綜藝節目IP跟當地旅游目的地結合,為旅游目的地帶入流量。這其實是一個營銷活動,《爸爸去哪兒》去了雪鄉,為雪鄉帶來了大量的關注度和流量。但是后面還是需要挖掘本地的雪文化,對在地文化進行研究,只有做好內容運營之后,才能給旅游目的地帶來長期的活力。
第三種方式是我們團隊現在在做的景區內在的一個IP多元化復合化研究。比如像故宮,很典型的一個皇家文化,怎么實現產業的增值,早先也是通過了一些文創產品來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是跨界結合,做一些互動營銷的電子產品。第三步的話開始做內容的授權,一步一步的把它自己代表的皇家文化,包括中國幾千年來封建文化的精髓再引爆,實現了產業價值。
再比如風景文創在做的蘇州木瀆文創,木瀆古鎮的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景區,它有2500年的歷史,是蘇州的一個園林古鎮,但是江南其實有很多水鄉古鎮,存在一定的同質化,木犢是要打造一個蘇式的休閑體驗目的地。但是如何從別的江南水鄉中脫穎而出,我們認為也是皇家文化,為什么?因為乾隆有六次下江南,都到了木瀆古鎮。這就已經拉開了它和其它江南水鄉園林古鎮的一個距離,因為它有皇家古鎮的潛在意義在里面。我們在做IP的時候,一定是要挖掘它最典型的元素來做延伸,所以我們不僅僅是提出了蘇式生活這個概念。
在商業應用上的話,我們首先提出了打造一個出游的乾隆,這也拉開和故宮的一個距離,像故宮在做的文創,皇上其實是在宮內的,雖然說賣萌,他也是基于一個坐的形象,我們結合旅游、結合皇帝六次下江南,沿著大運河,沿著這個國家遺產古鎮來。所以我們研究的其實是一個帶有出游屬性的皇帝,從皇帝是出來游玩的這點來出發,給木瀆做一系列產業升級,包括主題形象店,包括一些配套的蘇式業態。從這幾個層面來說的話,IP,能夠幫助社區提升文化價值,更重要的一點是IP一定是可以產業衍生、可以變現的。
其實IP之所以能夠叫IP,它除了有自身的文化外,它一定是有很多的商業價值的,比如說剛才提到熊本熊,當地政府在做了熊本熊形象之后,第一步是營銷,因為營造一個文化符號,一定是要通過營銷走出去,走到了大家身邊。有了流量之后的第二步是商業的變現,熊本熊有非常多的衍生品,只要當地的企業廠家,產品過了一個標準,就可以免費授權。
這為它帶來了什么價值呢?其實是免費為熊本熊做推廣。另外也是幫助熊本縣當地的產品更好地走出去。這其實就是IP形成的商業價值,所以我們現在如果有機會到熊本縣,你會發現有土特產、有文創商品、有熊本熊酒店、有列車、包括一些小型交通工具,無所不用其極,已經跨越了很多個產業,這就是形象化IP的產業衍生。IP與商業結合是很緊密的。
再比如北京芳草地的購物中心,它將很多雕塑植入進去,給它植入了一種藝術文化的現象,這個藝術化符號其實也是芳草地的一個IP,它在源源不斷地幫助芳草地樹立形象,幫助它引流。再比如常州恐龍園,恐龍符號形象就是它的IP,所有設備設施、旅游紀念品特產,都是圍繞IP形象來做的。從這幾個點來說,IP對于旅游肯定是一個加分項,但是我們在研究IP的時候,要把控好在地旅游目的地是適合什么樣的IP進來,是借勢做營銷活動,還是做內在的孵化。
后半部分主要講的是IP跟商業結合,有前期的IP形象之后,怎么樣跟商業結合,幫助景區目的地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它的文化內涵,最后融匯到景區的吃住行游購娛中來,這是風景文創一直在著力去抓的一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