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發掘打造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是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增強旅游核心競爭力,做強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途徑。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是連接文化和旅游業的紐帶,同時也是游客消費的主要對象,是游客們拉動市場的真正體現。有內涵和文化的文創產品,可以對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生機,同時進一步拉動景區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目前比較成功的案例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做出的爆款文創產品和北京故宮博物館做的旅游文創產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款“朕知道了”紙膠帶以其霸氣、幽默、集文物知識與時尚趣味于一身的獨特氣質風靡海峽兩岸。“朕知道了”是臺北故宮首次推出的皇帝朱批紙膠帶,為康熙帝御筆朱批真跡印刷而成,共有黃、白、紅三款顏色。至2014年3月已達成售出139000組,共計2660萬元的驚人成績。現在到臺灣觀光的大陸旅客,這款膠帶幾乎是必買的紀念品,可以說是旅游文創產品中的明星產品和爆款產品。
而北京故宮博物館這邊也毫不示弱,仍然加速趕超。其在淘寶開網店售賣的文創產品就已成為“爆款”,一上線就被網友們搶售一空。據故宮淘寶相關頁面介紹,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狀與和尚胸前掛的念珠相似,是地位和身份的標志之一。朝珠耳機的創意則是將這一清代宮廷特有的物品與現代時尚產品相結合,材料為仿蜜蠟,佩戴時外觀為整圈朝珠,肩部兩側延伸出入耳式耳機,底部為插口接頭,體現復古、時尚、實用的特點。除了朝珠耳機,故宮博物館還設計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格格釣金龜婿”書簽、“雍正御批”膠帶等一系列文創產品,深受消費者追捧和喜愛。
剛列舉的這兩例打造旅游文創產品的成功案例并不是普遍現象,我們對整個旅游文創產品行業還不能估計地太樂觀。因為事實上是,今天的旅游文創產業雖然有些成績,但仍然存在大量問題。其一是旅游文創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缺乏創意和特色。就拿筆者的旅游經歷來說,去任何一個國內景點,商店售賣的旅游紀念品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給人一種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的即視感。有些紀念品比如手串、佛珠、鑰匙扣都非常相似,甚至看不出它們與該景點有什么聯系;其二是設計研發的文創產品被束之高閣,缺乏群眾基礎,缺乏消費市場。有些文創產品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經費進行設計研發出品,最后投放市場時發現很難受到消費者認可;其三是消費力高的人群缺乏途徑購買到高質量的產品;最后是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困難重重,難以找到與市場緊密銜接的出路等。
基于此,我們想為今天的旅游文創產品支幾招,如何打造旅游文創產品中的爆款和明星產品呢?
首先,旅游文創產品爆款的打造需要以文化為根基,文化才是內核,是支柱。一個景區做得再好,沒有文化就產生不了大的吸引力,對于旅游文化產品也是如此。如果景區是以歷史人文風光取勝,比如北京故宮、杭州西湖、成都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那旅游文創產品中就應該打上這些景區特有的文化符號。例如,北京故宮打造的朝珠耳機、折扇,是其他景區所沒有的,這個就是特色,就是創意,同時也反映了北京故宮皇城腳下的威儀和華貴,沒有失去文化的內核。如果景區是以當地特色和當地民間工藝取勝,那相應的,文創產品中就應該體現出這些文化符號,比如日本的寄木細工產品。
其次,旅游文創產品爆款的打造應以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為導向。市場才是王道,如果一種旅游文創產品很精美,但消費者不喜歡,不需要也是不行的。除了文化內核外,好的旅游文創產品還需要有功能創新和實用價值。現在大家的消費越來越理性,文化包裝以及外觀設計雖然也很重要,但實用價值應是首先考慮的因素。
再次,旅游文創產品爆款的打造可以系列化。這種系列化是基于景區整體文化的系列化。這種系列產品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形成不了系列和規模,也就形成不了符號感,起不了代表性,太多的話轉化運營成本很高,很多文創公司負擔不起。現在有些景區很大的問題便是文創產品品類太多太復雜,沒有讓消費者記住你的特色,而且品類一多,管理上就容易出問題,成本也會增高。
最后,旅游文創產品爆款的打造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也是大數據時代,實體零售雖然沒有過時,但存在局限性。觀之上面案例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文創產品的營銷需要大力借助和依托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才會有更大的市場。
總之,像北京故宮出品的朝珠耳機以及臺北故宮出品的“朕知道了”膠帶,其爆紅是由多種原因促成的,有其偶然,有其必然,如何結合自身景區的特色文化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