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節目播出之后,依然贊聲一片。人們紛紛以“舌尖上的……”來回想與自己記憶相關的各類美食,“舌尖上的母?!?、“舌尖上的家鄉”、“舌尖上的西安”等等,觸發的不僅僅是人們的味覺審美,同時也激起人們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識。
據稱,《舌尖上的中國》上報選題時,屬于美食旅游類。而我們在片中看到的也不僅僅是琳瑯滿目的美食,還有一種普通人質樸的生活態度,以及隱藏在“吃”上的歷史和文化因素。而如此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恰是形成了一個地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特色。旅行,游客凝視的是什么,不就是這些已經打上歷史和生活烙印的地方文化嗎?
中國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不同地域的人們,運用自己的智慧來獲得風味獨特且美味的食物,其是反映當地人的文化觀念和傳統意識的?!笆乘住钡男纬桑篌w即是如此,與地緣、物產有關;與地方經濟文化有關。
而“當今中國,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間能被用來區分的,似乎只有飲食習慣和彌漫在街市上空的氣味了”。于是說到蘭州時,想到了拉面;說到東北時,想到了燉菜;說到陜西時,想到了肉夾饃與油潑面;說到內蒙古時,想到了“烏蘭伊德”(奶食)和“查干伊德”(肉食),等等。從山東烙餅到新疆的烤馕,從查干湖捕魚到南海漁夫,從鹵水豆腐到奶豆腐……無不透露著生活文化的氣息,它是“自然的饋贈”帶來的“主食的故事”和“轉化的靈感”,人們發現“時間的味道”,“廚房的秘密”帶來“五味的調和”,盡是“我們的田野”中的精彩美食文化。我們所享受的“味”,“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span>
旅游時,美食同觀光一般,是人們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地域文化差異使不同地區擁有其獨特的美食。如今人們旅游,感受異地文化,不就是在淺嘗這異于自己生活常態的另一種生活嗎?在這人人皆游客的時代,人們總是適時的要離開自己的生活常態,走出去,觀看另一種風景,感受另一種文化,品嘗另一種食物。外出旅游時,往往到某地,沒吃某食物,如同未到;到某地,沒去某處,如同未去。行與吃是緊密相連的。而將這二者時時并行的,便是當下的旅游業,因為人們出行,離不開吃、住、行、游、購、娛。
行與吃,另一種突出表現便是人的“遷徙”。如《舌尖上的中國》中所提到的客家人;如忽必烈時期,蒙古人遠征云南,定居其處,同時也帶去了“遙遠家鄉的奶食味道”。如“走西口”,遷往內蒙古地區的山西人,因為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受蒙古族飲食的影響,漸漸喜歡喝磚茶,飲奶茶等。而與“走西口”有著密切關系的“酸飯”,大概因山西人喜食醋,彼時,包頭、土默川、河套地區盛產糜米,人們將二者結合,成為一種獨特的飲食。有童謠說:“娃娃睡,羊搗碓,碓下糠,喂雞雞,雞雞下個蛋,好炒酸撈飯?!庇钟兄V語說:“二不溜丟酸稀粥,吃不了的喂了狗?!彼釗骑埡退嵯≈?,都是酸飯的一種。對于離開故鄉而走西口的人來說,酸飯一定程度上留有故鄉的味道,他們將其保留轉換。
如何在“行”中植入美食,這無疑就是特產類旅游商品了,讀道創意為您解讀特產類旅游商品開發之道。
一、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提高文化附加值
地域分異規律導致不同地區的自然性與文化性差異,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和優勢。特色性和地方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對土特產品更不例外。旅游土特產品與其他地方和民族的差異產生特色,特色就是旅游優勢,就是旅游吸引力。旅游土特產品的開發必須依靠當地的資源優勢,突出本地特色,提高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二、開發與旅游地旅游文化主題吻合的土特產品
目的地的旅游吸引要素可能有很多,但旅游者不可能都有印象。重點開發旅游地旅游文化相關類型的土特產品,可與旅游地旅游宣傳相呼應,與旅游地旅游文化相統一。地方或民族旅游文化主題決定了土特產品的開發方向。在“原汁原味”的開發理念和保護胃前提的開發原則上,加大土特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力度,以期滿足旅游者的現代消費心理。
三、加大宣傳力度,創建知名品牌
提高特產類旅游商品的品質,增強其在消費者中的信譽和知名度,有利于產品進入市場并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特產類旅游商品要通過有效的廣泛宣傳,增強市場競爭觀念和創品牌意識,著力挖掘土特產品的文化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巧借宣傳樹品牌、拓市場。
比如借助《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平臺進行品牌宣傳。淘寶數據顯示,此前冷門的毛豆腐、松茸、諾鄧火腿、乳扇等特產經介紹后,被越來越多的“吃貨”認識和接受。在各種特產中銷量最好的,要數云南諾鄧火腿,在紀錄片開播5天內成交量翻了4.5番,環比增長17倍。諾鄧火腿的熱銷還帶動了其他火腿銷量增長,所有火腿類商品在近5天內的成交增長近80.1%,搜索次數環比漲179%。與此同時,湖南的腌魚、內蒙古的奶豆腐、臺灣的烏魚子等特產也受到各地“吃貨”的熱捧。
四、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行多層次、創新性開發
土特產類旅游商品大多生產在偏遠鄉村地區,其開發仍停留在傳統手工業或作坊的基礎上。在土特產類旅游商品的開發中,不應拘泥于傳統工藝的原型,必須深入研究,對資源進行深度加工,挖掘民族、地方、民間的文化內涵,根據現代人的審美、消費體驗心理進行加工、轉換和篩選,開發出跨越傳統的創新產品。
比如讀道創意為錦州設計的錦州四寶,通過對錦州特色資源的盤點,發現錦州具有多家老字號的特色美食品牌,產品美味又有錦州特色,同時又可以借此宣傳地方特色品牌。經多番討論及專家意見,明確了以:道光廿五、溝幫子熏雞、北鎮豬蹄、錦州小菜四個品種為錦州四大特色食品。錦州四寶打造的初衷是以政府需求為主導的,考慮到后期產品能夠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問題,最終定位為“錦州四寶”。品名具有地域特色和權威性,即能滿足政府饋贈的需求,又能滿足廣大游客的送禮需求。在后期的設計上,讀道創意根據產品的兩大受眾人群,規劃了高中低三檔,細分了受眾不同規格價位的訴求。整體的包裝設計采用正方形禮盒層層疊加,每層禮盒放一寶,有步步高升之意。三檔包裝分別采用黑、紅、藍三色及錦州遼塔為輔助底紋,傳達了“錦州四寶”大氣、高端、權威的整體印象。
正如古清生在其文中所言,“人都有一種味覺固執,堅守故鄉的味覺比永久還久。人到中老年,尤甚。老年人對味覺的執著,還希望傳給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用味覺維系鄉土親情,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然味覺仍是故鄉的,故鄉是一種酶,在人生的成長歷程,那初始的品味,將成為一生中最快樂的品味。作為雜食性的人類,對味覺環境的適應已經遠遠強于那些單食類動物,可是人類還保留有那么一點點專注,它從生理到心理雙重維系故鄉與親情。故鄉,或許就在味蕾上”。
旅游商品產業的機會是巨大的,但目前,中國各區域的旅游商品產業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對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的挖掘利用還不夠,讀道創意長期致力于文化的挖掘、故事的營銷,幫助各區域旅游產業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精品。我們一直認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走出自己的路才能真正立足于各民族之間、才能擁有世界、才能傳承自己的民族精神與智慧,中國旅游商品一定能講述一段最魂牽夢縈的民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