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的新常態(tài)下,文旅行業(yè)應如何發(fā)展與突破?又該如何在經濟下行的大潮中逆勢而上?上期由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規(guī)劃師、事業(yè)九部總經理楊朝睿分享的【經濟下行趨勢下文旅行業(yè)該如何發(fā)展與突破】專題深受大家的歡迎。本期整理了分享后的問答環(huán)節(jié),供大家進一步思考和交流。
ps.原文見《經濟下行趨勢下文旅行業(yè)該如何發(fā)展與突破》
問題大綱
? 文旅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何種情況下才適合做輕資產的模式?
? 目前中國文旅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及優(yōu)秀團隊有哪些?
? 文旅項目雷同化的突破以及運營盈利的模式?
? 旅游+地產結合的模式還能不能繼續(xù)?不能的話,應該如何解決旅游項目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又很長的問題?
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規(guī)劃師
事業(yè)九部總經理 楊朝睿
▎1、文旅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何種情況下才適合做輕資產的模式。
答:文旅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上期已經談到了,總體上來說,雖然經濟下行,但是文旅發(fā)展的趨勢是一個放緩的趨勢,并不是下行趨勢,還在不斷地發(fā)展。
輕資產的模式從整個文旅項目上來說,一直是我們在推崇的,但是輕資產的弊病在于它的效益化、品牌化,或者是說在短期之內客流層面上很難實現一個比較好的預期。輕資產模式是一個逐漸孵化的過程,周期會拉得很長。但是輕資產好處在于可以輔助其它一些重資產。
輕資產模式什么時候時候適合呢?如果周邊有其他的重資產項目投資的時候,那么輕資產運作是合適的,比如說現在國內經常提到的“文旅地產 ”。其實我理解文旅地產是不存在的,文旅跟地產是兩件事,文旅是文旅,地產是地產。但是把文旅跟地產放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用文旅輕資產的模式來進行一個地產的溢價。這個是現在很多企業(yè)在做的事情,其實文旅并無所謂回收不回收,因為都知道文旅回收周期太長,也不對文旅做預期的回收,反而更多是便民、公益、造福等。因為文旅的消費力是非常低的,消費能夠養(yǎng)活運營團隊就可以了。資產收益更多的是從重資產而來,所以輕資產模式更適合結合重資產,純輕資產做的話,比較難做。
▎2、目前中國文旅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及優(yōu)秀團隊有哪些?
答:中國文旅的運作成功經驗,一類是景區(qū)類,國家5A景區(qū)做的比較出名的,例如故宮,長城,黃山等知名景區(qū),這些景區(qū)在運作層面上還是不錯的。當然我們現在也看到很多問題,大家都覺得長城人很多,管制有問題,但是我們要知道,長城每天的人流量如此之大,國外的預防能力都做不到,我們在不出安全的事故的情況下還能做好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一類就是小鎮(zhèn),比如烏鎮(zhèn)、古北水鎮(zhèn)、拈花灣等。至于團隊,大地風景做得還不錯,從前端到后端是全套考慮的。從前面的策劃到規(guī)劃一直到后邊的目的地運營,這一套體系做下來還是比較到位的。
▎3、文旅項目雷同化的突破以及運營盈利的模式
答:我們一直在講雷同化突破,卻一直在做雷同化的事情。什么原因呢?我認為和中國式思維有關系。中國人看重歷史,國外重視邏輯。關于國內與國外的運營方式我認為就像中醫(yī)跟西醫(yī)。
西醫(yī)是研究藥里邊有哪些內容能夠把病治好,然后針對哪個細菌,哪個元素,只要把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通過不同的組合,再通過臨床試驗,真的能治病,于是就出了西藥。中藥則不是,中藥是這個藥治好過多少個人,治好過哪一類病,哪一類病和這個病是有關系的,通過這個數據收集和歷史資料的收集所產生的一個結果,之后每一次只要在這個歷史數據上進行疊加和修正,結果就會越來越好。
所以中國景區(qū)的雷同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哪?因為我也面對過很多的投資者和開發(fā)者,他們在開發(fā)的時候,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我看到哪個景區(qū)真成功了,而不是你告訴我,你的這套邏輯有多可行。這個其實是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我不能說哪一個一定好,哪一個一定不好,其實這種雷同的景區(qū),它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變化,但其實核心的內容一直都是雷同的。如果要想突破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說服投資人,告訴他你的邏輯是可行的,恰好這個投資人又相信你的邏輯,于是就能夠出現這種非雷同。這種案例也不是沒有,但是相對會比較少。或者是找到一些有開發(fā)經驗的人,他更愿意相信一些邏輯,他認為這個東西是沒有問題。
盈利模式的層面上,文旅的盈利模式有幾種,一種是估值收益,估值收益相當于股權。很多景區(qū)在打造的時候,花了十個億,十個億做起來之后,有大量的人進來,十年的門票沒賣出去,景區(qū)的估值已經達到100億,所以只要招一個股東進來,十個億買景區(qū)10%的股份,還有90%的股份和一個景區(qū),這是一種收益方式。
第二種是地產模式,就是我有貨值,貨值就是可售賣產品,地產也好,資源也好,或者做一個漂流的項目,又或者做一個纜車項目,纜車做完了之后再賣出去,這也是一種收益方式。
第三種是銷售型。就是賣門票,二次消費。其實這三種模式相比來說各有取舍,有的風險較大,比如估值做不起來,那可能整個就都砸進去了。地產模式短平快,但是收益要想擴大到很大層面的話,相對較難。因為整個貨之前都賣出去了,是瞬時收益。長久收益可能到十年,現在我也跟一些房地產開發(fā)商在聊,他們說我十年前要是有一棟樓,現在得多富有,但是十年前的時候就覺得已經很賺錢了,沒想到十年后還能漲成這樣,所以長期收益肯定受影響。做門票經濟和二消的,短期收益會比較多。其實做景區(qū)的時候,有時候租土地,說土地流轉沒有買土地,其實很多資源還是在升值的。包括城市建設配套,做完之后,這個場地還是在升值,所以這也是一種模式。總體來說,文旅層面有以上這三種盈利模式。
▎4、旅游+地產結合的模式還能不能繼續(xù)?不能的話,應該如何解決旅游項目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又很長的問題?
答:國家對旅游項目去房地產化這個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個是對的。其實這是兩個邏輯,先說旅游+地產,不說旅游地產,以前旅游+地產的打法,是房地產開發(fā)商在拿旅游項目的時候,真正的目的不是做旅游,或者說目的不完全是做旅游,現在也不是,但兩個思維方式是不同的。
先說第一種,國家之所以出這個政策,是因為有很多的房地產開發(fā)商為了取得土地而曲線救國,就是告訴政府,這個項目上要投資多大的文旅項目,然后有些地方政府考慮到政績,考慮到一些便民的可能性,認為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有個游樂園,有個老百姓消費的場所,于是就允許建這塊房地產,以前是拿旅游去套地產的,是套土地用的。最后套到土地了,房地產就開發(fā),房子賣了就賺錢,這是以前的模式。
現在如果國家把這兩個剝離了,你的旅游歸旅游,你的地產歸地產,兩者不影響。為什么不影響?我現在手頭就有很多的開發(fā)商,他還在那做,因為以前他是為了拿地而投的文旅項目。現在不是,現在是地產還按地產拿,文旅還按文旅拿,不是因為文旅去拿地產,地產本身就能拿下,但是地產拿下來會有問題,比如市政配套跟不上,場地環(huán)境跟不上,老百姓認可度跟不上,土地溢價是沒有的。但是旁邊放一個文旅項目的時候,政府會考慮到老百姓的消費,還有它的IP和品牌價值,那可能會配套一系列資源。換句話說,國家的資金也就因為文旅項目吸納到這個文旅場地周邊了。
那在這種情況下,文旅創(chuàng)建之后,很多人去了,大家就不覺得地方偏僻了。不覺得偏僻了,周圍的房價就會上來。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古北水鎮(zhèn),以前密云的房價還是很低的,但是古北水鎮(zhèn)項目進去之后,周邊不要說房價了,周邊的旅游景點,包括一些民宿、農家樂價錢都漲了起來。以前是用文旅來拿地。現在是用文旅來“升地”,提升溢價。這是兩個方式,但是文旅+地產還是可以去做的,所以資金的這種大投入,就像我說的,其實現在地產開發(fā)商做文旅的大投入也有,其實大投入可能有大效益,品牌等各方面都做的比較大,所以房地產收益的溢價值也會比較高。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圖片來源 | PEXELS,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