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局以來,關于“推動鄉村振興”的利好消息不斷傳出。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同在2月25日,成都市召開了社區美空間建設現場推進會,會上公布了第一批成都市社區美空間名單,其中,由大地遺產服務的展陳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大邑縣南岸美村鄉村生態博物館,符合社區美空間建設注重美學運用、文化特色、共享體驗、社會市場參與等要求,入選第一批成都市社區美空間!
南岸美村鄉村生態博物館是由安仁華僑城委托大地遺產團隊從策展到施工一體化完成的主客共享型鄉村社區博物館,坐落于成都大邑安仁古鎮斜江河以南清源村七組所在地。策展團隊以社區營造和遺產活化利用的手段,聯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到當地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博物館的建設、管理工作中去,使之成為華僑城南岸美村鄉村振興工作的最大文化亮點。
南岸美村鄉村生態博物館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是集合主題展廳、社區治理中心、鄉村閱覽室兼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幾大功能為一體的鄉村多功能公共服務建筑。
主客共享多功能公共服務空間
南岸美村鄉村生態博物館以“共建、共享、共治、共生”為設計理念,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研究脈絡,圍繞區域價值的挖掘、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守護傳承工作,打造“新老居民融合發展、城鄉聯動發展、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發展”的文化空間載體。作為鄉村承載共同記憶的文化會客廳,積極開展鄉村文化精神回歸與在地可持續發展行動。
建立專項,挖掘收集在地文化記憶
項目初始,項目組聯動社區、村委會、地方政府等,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及地方文獻研究,深入在地村民生活,收集整理在地文化相關素材,如口述資料、老照片、地方歷史傳說、節事民俗、宗族信仰、地方特色風物故事等,經系統化凝練總結,對其進行元素符號的提煉與轉化。
項目前期大量的訪談與調研
搜集研究地方文史資料
聚焦在地需求的空間改造與運營
目前,在鄉村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房子多了,年輕人少了。傳統的鄉民互動交流的公共空間,也隨著祠堂、曬壩的消逝而減少。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最重要的是為“人”帶來福祉,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忽視的是公共空間的打造,以及文脈的匯聚和傳承。
社區治理中心與主展廳相鄰,這里遵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基本方針,有常駐的工作人員提供村民所需基層社區服務,同時,這里也是基層黨員及村民交流、聚會、開會、活動的重要場所。未來亦可在此通過開展各類培訓,如農機技能培訓、草編培訓、花編培訓等以提升村民多種職業技能,促進在地村民多渠道轉移就業。
故結合北側獨立小空間設置美村書屋,作為最貼近村民的基層圖書館,既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窗口,也將成為鄉民互助交流的公共空間。未來可不定期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如書法、親子繪畫、讀書分享會等,豐富村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滿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
鄉村,因人而生,因人而盛。有溫度的場所,才會成為鄉民心靈向往之地,才會激發鄉村的朝氣與活力。
記憶鋪子成為當地村民的熱議打卡點
記憶鋪子計劃是當地村民參與南岸美村鄉村遺產保護與社區發展的重要項目。我們建設過程中,聯動村委會,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分享家中的老照片,展示家中最值得紀念的老物件,以村民為主體講述一個個屬于地方發展的故事,同時可換取村民貢獻積分。這成為目前開館以來村民們最為津津樂道的內容,未來也還將持續開展。
“南岸美村”村民笑臉墻
主題展廳以一幅巨大的笑臉墻收尾,這是近百名清源村村民頭像所拼合的“南岸美村”,每天都有村民來這里開心地尋找自己或是親人、朋友的頭像。他們代表著這里的原住民,共同期盼南岸美村共建、共享、共治、共生的新局面不斷創新升級,歡迎更多的外來力量來到這里。
主展廳和社區治理中心之間的村民藝廊,是以清源村的老照片為主題的攝影展,共有林盤印象、夢里老家、四季勞作、鄉里鄉親、鄉聚鄉俗等五個主題。吸引許多本地村民在此駐足,熱烈討論他們曾經熟悉但如今已經消失的場景。也有不少外地游客,為這一組組充滿鄉愁記憶的照片所打動。正是鄉愁,成為鏈接新老村民的最佳情感橋梁;也正是鄉愁,激發著大家對著一片土地的共同熱愛。
結語
大地遺產從地方文化呈現、社區營造、訪客服務三個方面入手,以“人”為核心,記錄地方人、文、地、產、景,講述社區歷史文化,展現地域文明與精神,加強人與社區的情感鏈接,打造集藝術感、生態感、智能感、生活感于一體的南岸美村美好生活方式,未來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新老居民駐留于此、創業于此、生活于此,共同構建蘊含本土記憶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社區文化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