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年份:2019
規劃范圍:平遙古城南部片區策劃范圍北至迎薰公園(含),南至曙光中街,東至濱河西路,西至康寧路,規模約1200畝;南門游客集散中心設計范圍132畝。
項目簡介: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是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作為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平遙古城作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150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達 100 億元人民幣,為當地居民及政府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品牌效益。
作為人居型世界遺產地的典型代表,平遙古城整座古城即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城內居住著大量原住民,面臨著平衡文化遺產開發與保護、居民與游客共生的議題。當下,平遙古城面臨著如下問題:
1、古城內游覽空間有限,無論是在產品業態、休閑氛圍,還是在配套品質方面都無法與其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地位相匹配。
2、由于缺乏主旅游通道,在旅游高峰期存在嚴重的交通擁堵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游客的體驗感。
規劃內容/大地風景解決方案
1、“雙城記”模式促居游共生
方案著眼于平遙古城的總體格局,提出“雙城記”的發展模式,通過更新擴容延展古城空間。古城內是以遺產保護為主的活態建筑博物館,以旅游、觀光、傳統業態為主,古城外圍不完全依賴旅游,以休閑、商業、居住功能為主,千年古城和流光新城得以平遙味兒與國際范兒相結合,真正提升世界文化遺產的品質與價值。
2、文化景觀廊道重塑門戶窗口
在古城與新城之間打造了游客集散中心和700米的文化景觀廊道,未來將作為游客進入古城的主通道。該文化景觀廊道將成為進入古城前的文化風景游線和門戶窗口。文化景觀廊道以“一線千年,貫古通今”為理念,通過景觀的表達手法,展示平遙的歷史變遷和城市沿革,方案設計中把時間與空間進行融合,從平遙建置發展出發,提取重大歷史事件及時間節點,通過空間格局、文化雕塑、景觀種植等元素的創意表達,展現平遙古城從古至今生產、商貿與生活的變遷過程。
入口空間以“取象于錢,外圓內方”為設計原型,用古色的“方圓”來提煉平遙歷史時光,用今時的“文藝”來顯現平遙文化精髓。銅錢形狀的集散廣場,布置了闕樓、影壁。明清風格游客中心及世界遺產的標識,承載著旅游集散、形象展示、游憩休閑等多種功能。廣場的布置打開了平遙古城的前景空間,突出了古城的天際線。文化景觀廊道加強了軸線縱深感,提升了古城的整體氣勢,古城內外建筑有機延續、外圍成為古城的有機生長部分。
3、交通分流優化游覽系統
交通層面,除重點對集散游客中心重點做建筑設計外,在規劃設計階段也通盤考慮了建設落地后實施管理一體化等問題。作為核心進入空間,南門游客中心的設計中重點對現有交通進行了梳理。通過前期的車流量及流向分析,針對旅游大巴、自駕散客、步行游客分別引入獨立的交通進入方式。大巴主要集中在外環行駛停泊,減少對古城的車流干擾;增加地下停車區,開辟多個地下快速進出口,減少自駕車的道路集聚,加強車輛的系統化秩序化管理。同時與平遙縣交通部門,公安系統積極合作,建立切實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保證游客中心游線系統的有序通暢。
取得效果/所獲榮譽:該規劃整個編制過程受到了平遙縣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和極大關注,規劃于2020年初順利通過評審,并獲得了 2020世界人居·規劃金獎。在本規劃完成后,平遙古城南門片區拆遷工作、各實施項目可研報告、建筑設計、施工方案陸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