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旅游在世界旅游業中的地位強勢增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作為海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旅游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海洋旅游在世界旅游業中的地位呈現出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游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游總收入占到全世界的近70%。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游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尤其是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游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占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可見海洋旅游在世界旅游業的發展增長態勢明顯,成為最受游客喜愛的旅游產品之一。
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游的新熱點。
二、持續出臺政策紅利,推動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
我國海域面積遼闊,海洋旅游業在地區經濟發展和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布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的講話中首次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海洋命運共同體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洋領域的全新拓展,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和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海洋領域的具體實踐,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能夠推動世界各國以海上絲綢之路為載體,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海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共同走互利共贏的海洋建設之路。
“十四五”時期,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戰略和海洋戰略的發力實施,我國海洋經濟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對海洋經濟的高度重視,為加快海洋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海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和載體,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要求文化和旅游部等中央部委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著力開發商務會展旅游,海洋海島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產品。國家體育總局印發《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積極普及和推廣水上運動項目,推動水上運動向市場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和標椎化方向發展,推動海洋休閑旅游高質量發展。
三、海洋生態文明意識逐步強化
海洋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維護海洋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海洋生態文明建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并就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旨在引導沿海地區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沿海地區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海洋事業,特別海洋旅游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產業構成主要有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水利用業、海洋漁業等,各產業占比如圖,其中濱海旅游占比50.6%。海洋旅游的快速發展也造成近海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在當代全國都在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背景下,需要像對待森林一樣保護濱海濕地,海洋旅游的發展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步驟地修復濱海濕地系統,以促進近海生態環境的恢復,正確認識海洋對經濟的貢獻、避免對海洋有過度的要求。
全面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并不單純局限于海洋和沿海地區,而是由海及陸,不斷延伸、擴展和輻射到區域各個方面。堅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搞好海洋旅游產業中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讓游客通過參與海洋旅游項目,親近海洋,促進形成人類與海洋生態、海洋環境和諧共處的美好局面。
四、 多元化、綜合化產品受到青睞
從海洋旅游的自身發展看,其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治病療養階段、療養游樂階段、游樂度假階段,現代旅游消費者對旅途中康體、娛樂等功能的需求越來越大。海洋旅游產品將由傳統的陽光、沙灘、海水等觀光類產品逐漸拓展向滑水、摩托艇、海底觀光等領域,并與度假、康養、娛樂、療養等相結合,形成濱海、海面、空中、海底立體式的海洋度假旅游產品系列。
在未來的海洋旅游發展中旅游產品的休閑性功能將不斷增強,對于海洋特色文化的挖掘力度增強,使旅游者在享受陽光、沙灘、大海的同時還能更進一步走近大海,使游客獲得全方位的海洋體驗,也將大大延長游客的平均逗留時間并提高重游率,更好的帶動沿海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
五、尋找文化和旅游的可結合因素
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模式由數量向質量轉變,隨著市場的成熟度逐漸提高,新的需求特征逐步凸現,海洋旅游要尋求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創新與調整,以實現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不同地區旅游產品的同質化明顯,為了凸顯地方海洋旅游特色,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因素。融合地方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手工藝品等打造更多的文化產品,讓游客充分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內涵。這樣可以提高當地旅游業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在產品設計上,海洋+文化、海洋+運動、海洋+時尚等融合發展模式逐漸顯露頭角。
六、重視人才培養
要保護和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產業,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必須采取措施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海洋旅游專業人才,需要熟悉海洋環境,掌握與海洋有關的知識,比如地理、人文、歷史、美食、漁業等。對于知識的掌握可以體現在海洋旅游產品的各個方面。知識儲備越豐富,海洋旅游產品就越有內涵。一個行業,分工越細致,越能夠促進其發展。
要想更好的推動海洋文化旅游的進步,對于政府部門而言,也要完善人員保障體制,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一要對經營者進行科學、專業的指導,政府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旅游管理水平。二要大力培養導游,特別是具有當地海洋文化背景的地方導游,有意識地培養一批能夠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了解海洋文化內涵的導游。三要打造人才培養平臺。企業,政府以及學校這三者應該加強聯系,共同配合,一起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制度。四要對現有的民俗技藝人才給予關注和獎勵。五要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六要提高海洋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組建一支研究、組織和傳承海洋文化旅游的專家隊伍。
小結
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但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復雜國際環境的影響,海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后疫情時期,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國的海洋旅游業的發展還需要堅持生態海岸海洋旅游導向的管理,從多元化的海洋旅游產品和特色化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下手,提升海岸與海洋旅游的品質,才會讓濱海旅游地更具吸引力。
(大地風景文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