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穩中向好,在以新興中產階層為主導的休閑度假的浪潮之中,“旅居度假”作為旅游供給側改革和文旅消費端升級的耦合熱點,在新時期文旅發展中備受關注。在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穩定的2021年,全國旅游市場呈現出極強的反彈動能。“五一”期間,全國旅游市場接待游客2.3億人次,同比上升119.7%;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上升138.1%。而在旅居度假方面,避寒避暑春城昆明、避寒勝地北海、旅游熱城三亞等地,也成為近年來國人旅居度假的首選之地。
旅居度假在媒體中已經被廣泛地使用,但業界、學界對此尚無明確界定。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總結出,旅居度假是離開自己的出生地或永久居住地,到另一個地方住下來,進行一種異地生活方式或理想生活方式的體驗?!奥镁佣燃佟辈⒎菃我坏穆糜挝锖吐糜苇h節,亦非傳統的旅游地產度假,而是“特色資源+生活住宅+核心配套+目的地式主題體驗”等要素的綜合。“旅”和“居”是構成旅居度假的“兩條腿”。旅,即旅游吸引物。以全資源觀視角下的旅居地的生態文化資源、特色生活方式、社會資源訪問點及產業資源均為構成“旅”的部分,是區別于其他旅居度假的特色靈魂。居,即住宿空間。度假行為以居為基礎,社區、酒店、民宿、營地等住宿空間及相應的居住生活配套設施、服務內容、居住社群等構成了旅居度假的承載核心。
旅居度假與傳統度假的區別
旅居度假是通過生活場景、生活圈層參與,在地居民滲透等方式增強游客的參與感與歸屬感,形成一種對異地或理想生活方式的深入式、沉浸式體驗。旅居度假中的消費者不再是單向度的“游客”,在“居游”的非慣常場域中,消費者還擁有了一把“主人”鑰匙。這把鑰匙既可以讓消費者外出體驗異地的風光美食、休閑娛樂,也可以讓消費者隨時“回家”,以在地主人的身份面對他周遭的社會關系、語言環境。在旅居度假的語境里,消費者在旅途中實現追夢逐遠,又在旅途中悄然獲得一種歸屬感,這是傳統度假所不能達到的。
旅居度假產品不同于傳統度假、度假地產。旅居度假不僅要吸引人來,更要讓人留得下、住得下。旅居度假產品是在“資源+住宿/地產”模式上的升級,是在滿足游客傳統休閑度假基礎上,同時滿足游客生活、工作、居住、體驗需求,是“資源+住宿+生活配套+生活方式體驗“的疊加綜合。
區別三:具有居住旅游雙重屬性
旅居度假具有居住、旅游雙重屬性,且游客可能會轉化為在地居民。旅游度假是兼容游客、居民視角的雙重需求,可游可居、相互融合。由于旅居度假的雙重屬性,消費者的歸屬感在旅途當中就可以獲得,并隨著與旅居地的人事物接觸中逐漸深化。
旅居度假需求的“五宜”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旅居度假目的地的基礎。在現代生活壓力及生態環境變化之下,藍天白云、山河湖海、森林田園等生態自然元素是游客旅居的主要動機之一。
從國內熱門的旅居度假目的地來看,海洋資源豐富的三亞、山水風光秀麗的巴馬,氣候四季如春的昆明等城市都因獨特的生態環境成為避寒避暑的旅居勝地。
居住空間是旅居度假的主要承載中心,居住空間是否舒適直接影響著旅居度假的品質。從旅游市場供給方面來看,無論是風格各異的主題民宿、簡約整潔的品質酒店還是生態樸素的農家小居、標準建設的社區宅院,特色舒適的居住空間都是旅居度假整體體驗感的重要保證。
與傳統旅游度假不同的是,旅居度假的消費者要長期停留在旅居地進行度假生活,故而消費者對于生活配套設施需求則更為關注。能否滿足旅居者在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交通購物、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和生活需求,成為影響其在旅居地停留時長的重要因素。
除自然生態環境、硬件配套設施之外,旅居地所能提供的軟性服務對消費者來講更為重要。從游客角度出發,旅居地提供的貼心關懷、情感鏈接、細微服務往往最能打動消費者,從而達到讓消費者多次往返、長期停留的目的,最終讓一個旅游地真正地成為消費者的旅居地。
單一的旅居社區所提供的旅游吸引物數量有限,旅游業態及產品更新換代較為緩慢,難以滿足旅居者長期的旅游需求。而除旅居目的地本身之外,周邊區域的旅游產品、公共空間設施等資源也可以成為旅居度假空間體系的一部分,豐富旅居度假產品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三類旅居度假產品
旅游產品是旅游吸引力的物化形式和落實載體,是旅游發展理念、目標、要求的轉化介質。通過開發打造旅居度假產品,實現“特色資源+生活住宅+核心配套+目的地式主題體驗”的落實,成為旅居度假體驗的基礎載體。因此,發展旅居度假的問題最終要歸結到開發旅居度假產品的問題。
根據資源、功能、主題等不同特性,可將旅居度假產品分為資源突出型(“暖冬”/“避暑”旅居度假產品)、功能突出型(養生養老旅居度假產品)、主題突出型(田園式、文藝式旅居度假產品)。類型一:資源突出型——“暖冬”/“避暑”候鳥式旅居度假產品
隨著都市人群消費觀念及家居養生觀念的轉變,候鳥式旅居度假已經成為市場熱點?!芭?“避暑”候鳥式旅居度假產品最主要的特點是氣候資源獨特,例如海南四季如夏、云南四季如春的氣候資源特征。獨特氣候資源配套豐富完善的生活設施,為旅居度假者提供夏天可以去北方避暑,冬季可以去南方過冬的差異化旅居度假體驗。
《2021全球避暑名城榜》上,昆明市作為避暑名城排位第一。而三亞則憑借全年溫暖的氣候優勢和獨特的濱海景觀,成為中國避寒旅游市場的新寵。數據顯示,2019年三亞旅游人數為2294.3萬人,國內游客2203.6萬人。國際游客方面,占比最多(41.7%)的便是避寒旅居,鐘愛海濱浴場和中醫理療等旅游產品的俄羅斯游客,人數已達304362人次。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老齡化的快速到來,健康養生和健康養老成為政府、社會、人民越來越關注的大事。且隨著居民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高,“旅居養老”正成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新潮流,他們期望通過旅居養老幫助找到更多快樂和歸屬感,獲得健康幸福。旅居養生養老客群更注重居住環境、健康醫療服務設施、當地生活方式等要素。以廣西北海市為例,北海市以大健康理念為導向,大力發展旅居養老服務業。2020年,北海市接待旅居老年人約35萬人次。其間,北海市通過完善旅居養老服務設施,整合旅居養老服務資源,擴大旅居養老服務供給等措施,已打造為旅居者服務的“候鳥驛站”15個,為旅居者提供“綠色通道”的醫療服務機構26個。全市13家醫院為旅居者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如此諸多的完備措施為旅居度假者提供了一站式便捷養老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二元結構的面貌不斷改善?,F代都市的急速發展步伐使得大批消費者傾心于山水田園式的旅游度假產品。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們物質層面的不斷滿足,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取向朝著精神層面進發,小眾文藝、品質高端等主題式的旅居度假產品逐漸受到中產階層消費群體的青睞。
以秦皇島阿那亞為例。阿那亞是一個全資源濱海旅游度假綜合體社區,其宣傳語寫道:“阿那亞是一個具有深厚情感價值和高度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品牌?!?/p>
阿那亞以旅游地產為基礎,旅居度假做升華。通過營造面向未來的先鋒性社區,全面關切居住者和旅游者的衣食住行、情感關系、精神世界。在阿那亞社區,既有海邊公益圖書館、藝術中心等網紅文藝項目,也有兒童農莊等高品質休閑游樂基地,并憑借優美的濱海風景、唯美的建筑風格、文藝的裝修格調俘獲了諸多旅居者的芳心。
旅居度假產品的構建要充分考慮居住與游覽、居民與游客的協調關系。相對于傳統旅游度假來講,旅居度假語境下的游客有極大的可能轉化為當地居民,觀光游覽的環境設施也與居住環境、服務設施等有著深度的融合。
在規劃布局、建筑結構方面,應充分考慮醫療機構、消費場所等生活配套板塊與居住板塊的空間位置、交通布局等問題。在項目布局、產品規劃方面,應充分考慮旅游服務、生活服務、人流管控、環境衛生等問題。通過合理規劃達到“居寓于游、游融于居、游不擾居、居不礙游”的和諧效果。
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度假產品,均需有完整的“吃住行游購娛”度假產品配套。只有通過吃、住、行、游、購、娛多方資源的整合、重構、推廣,才能實現度假服務與市場的完美對接。
以“吃”為例,隨著旅游消費的不斷升級,飲食的特色性、就餐環境的舒適性,餐飲服務的標準性、店面的品牌性乃至食物的外觀、店鋪的裝潢、服務人員的外表等諸多細節都可能成為引爆旅游市場的關鍵點。而簡單的飲食配套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消費客群的旅游需求。如何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基礎配套體系上推陳出新,是旅居度假產品供給側研發的關鍵。
要點三:
一站式便捷服務在構建起“吃住行游購娛”的產品配套體系并進行升級深化的同時,搭建起串聯生活配套服務,整合度假資源的服務平臺便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平臺可以實現度假服務的有效整合、溝通、對接。讓游客在“游”的場景中,享受景區景點查詢、旅游交通引導、餐飲住宿咨詢、游玩娛樂指南等智能化服務;在“住”的場景中,體會社區服務、城市交通、配套醫療、教育社交等綜合化社區保障。該服務平臺建設需要簡明、直觀、易于介入。并可結合本地寶等地域化網絡服務平臺,打造旅居專屬服務站點。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旅游度假正在從“旅而有居”向“旅而優居”轉變。如果要實現從以往短暫的候鳥旅居、長期的人居分離,轉變到未來長時的人居“溝通”,這有賴于加強游客與旅居地的情感連接,強化游客與在地社會關系的信息溝通。游客在旅居地時,可以通過旅居度假服務平臺享受一站式的在地鏈接服務。當游客離開旅居地,為提高游客重游率、保持游客與旅居地的信息鏈接。旅居地可通過構建“社群+”,打造不同圈層社群,形成與地區、與居民、彼此之間的鏈接。
綜合來看,旅居度假是現代經濟發展產生的時代熱詞,相對于傳統社會的安土重遷來說,“旅居”的出現讓中國人在“家”面前有了人生第二故鄉的選擇。隨著文旅產業的升級和國人精神世界的改變,旅居將成為人類與自然、社會對話的新方式,并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