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大地風景與西安互相見證
西安是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擁有兵馬俑、大雁塔、大明宮遺址等諸多世界遺產,以及西安鼓樂、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楮皮紙制作技藝等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朝代的演繹更替,賦予了西安厚重的文化遺存和世界古都的旅游地位。
自2004年大地風景受西安市旅游局委托編制《西安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起,至今大地風景服務西安18年,編制相關旅游規劃20余個,曾服務于西安市旅游局、曲江新區管委會、西安市長安區旅游局 、碑林區旅游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為陜旅集團、西安白鹿原影視藝術小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發展公司、西安黑河金盆湖旅游開發公司等多個企業提供專業的旅游咨詢服務。
大地風景在2004年為西安旅游發展定下“具東方神韻的世界古都旅游目的地城市”、 “西方羅馬、東方西安”的戰略目標,而后陸續為曲江新區、碑林區、長安區等區縣提供智力支持,并為華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景區、大明宮等諸多世界遺產開發與保護提供策劃、規劃設計、運營方案。
近18年來,在文旅升級背景下西安由千年古都變為“網紅”城市,大地風景也由國內旅游咨詢規劃設計的領軍企業發展為集規劃設計、全程產品建設、泛文旅內容植入、活化資產運營于一體的目的地美好生活創新服務商。
西安見證了大地風景的成長,大地風景助力了西安的新生。
一、頂層規劃,擘畫藍圖
(一)結緣:2004年《西安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五千年西安,從何時說起?——“揚秦興唐”戰略
西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其中以周、秦、漢、唐的歷史地位最為顯赫,眾多朝代的演繹更替,賦予西安厚重的文化遺存和世界古都的旅游地位。但面臨如此多樣化的歷史文化,西安的旅游發展面臨“文化利用時序選擇”的問題。針對該問題,規劃卓有見地的提出了“揚秦興唐”的文化復興和產品開發戰略,即在繼續鞏固并豐富秦文化的基礎上,集中優勢圍繞唐都長安開發唐文化旅游產品,形成秦、唐文化珠聯璧合的文化與旅游發展新格局,并以此推動周、秦、漢、唐四大文化系統工程的建設。
文化饗宴,盛世再現:
《盛都大典》大型節慶活動西安以古都文化而聞名中外,面對觀光旅游向深度旅游和體驗旅游轉型的市場趨勢,西安旅游產品需要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規劃提出在西安構筑以遺產旅游為主題,涵蓋文物觀光、文化體驗、生態旅游、都市旅游、祖庭朝圣、溫泉度假、修學旅行、專門興趣旅游(徒步游、紅色旅游、美食游)等多元支撐的古都旅游產品體系。規劃為了實現西安文化的深化活化,精心策劃了《盛都大典》大型節慶活動,為西安打造一年一度的大型盛會。“盛都大典”以古都特色為主旋律,以遺產歷史文化展示、仿古儀式表演、民俗風情匯展、專家思想論壇和專項產業博覽會、經貿洽談會等為載體,充分展示西安璀璨的歷史寶藏、深厚的文化積淀、強健的時代風貌和巨大的騰飛潛質。規劃建議將其打造為西安最大型的會展和信息交流平臺,西安旅游營銷的重要途徑和旅游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手段,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在規劃的指引下,2006 年10 月,由北京奧組委、陜西省政府主辦,西安市政府承辦的《2006 年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動在唐大明宮遺址舉行,該活動向世界展示了西安文化和大唐盛世的魅力,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大大提升了西安的知名度,促進西安旅游、文化產業共同發展。
旅游規劃與城市規劃:
首度聯姻西安旅游發展的特殊性在于旅游發展以城市遺產為載體,城市與旅游互為一體。該規劃在處理西安獨特的多維歷史時空關系、總體戰略與目標、空間布局、項目設計與產品組織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城市建設和旅游發展多方面內容而進行協調設計,形成城市與旅游互興的發展模式,建設作為目的地的旅游城市。該規劃作為一個子規劃,被完整列入西安市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即《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 年)》),這在我國尚屬首次。由城市規劃編制部門的組成委員,對旅游規劃進行評審;并就旅游規劃如何與城市總體規劃保持銜接進行研討,在國內也是首創。這不僅有利于旅游專項規劃在城市綜合規劃的指導下更有效地實施,也更加有利于科學指導類似西安這樣著名的國際旅游城市的旅游業發展。
(二)續緣:《西安市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西安市長安區、碑林區全域旅游及鄉村旅游規劃》、《西安中華古都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創建行動計劃》等項目
自2004年大地風景為西安市編制《西安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來,又陸續承接了西安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西安中華古都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創建行動計劃以及相關區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等項目的咨詢服務。
其中,《西安市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方案結合西安近些年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新狀況、新問題,新機遇,以“大西安旅游一體化協調發展、文化生態雙輪驅動、旅游吸引物多元化創新、公共服務居游共享、國際化大都市開放”五大戰略,提出以“世界古都、中國長安”作為西安市旅游業未來發展的總體定位,并清晰地制定了未來五年西安旅游的工作重點。主要包括以“絲路起點、大漢再現”為綱領打造“一帶一路”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帶動西安城市新區發展;以古都旅游一體化為綱領整合老城景點資源,打造古都系列慢游產品;以申報秦嶺國家公園為契機帶動秦嶺北麓山地運動及生態休閑產品建設;以關中民俗和漢唐帝陵文化為特色培育一系列的鄉村旅游示范點。規劃以升級、轉型、融合、創新為主旨,推動西安旅游產業向集約化和有序型轉變,著力重構旅游發展大格局、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功能、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切實提升旅游產業素質、加速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把西安建設成為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此外,圍繞西安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發展目標,為西安提出了基于大數據與移動互聯技術為特色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議。
二、規劃設計:指導建設
(一)有幸助力西安曲江新區二次跨越發展
2009年大地風景為西安曲江新區二次跨越發展提供《西安曲江新區二次跨越發展擴區策劃》咨詢服務, 方案為曲江新區指出大項目帶動及綜合地塊產業空間發展的模式,并得出“一個區域型重大引擎項目 (或項目群)能夠驅動的地塊面積大約為3-5平方公里”的規律。
在分析了西安曲江新區擴區的背景和機遇、必要性與意義的基礎上,提出曲江新區擴區后遵照“雙軸合力、五區聯動”的空間發展布局。“雙軸”即“生態發展軸”和“產業發展軸”,貫穿區域南北東西,形同弓箭,平衡文化與產業發展格局。“五區”指“五大項目集群”,五大區域共同發力,實現“大曲江、大生態、大文化、大產業”的目標。具體分為以下五個功能區——
主題旅游與文化商貿區:突出盛唐主題文化,以文化旅游為突出特色的大5A國際景區,運營模式為“遺產文化+主題旅游+綜合地產”。
影視演藝與科教創新區:運營模式為“影視演藝+科技教育+文化生態+配套服務+綜合地產”。
遺址博覽與生態創意區:“116”發展結構:一個遺址博覽園,一條旅游風景道, 蘊含于萬畝生態林中的六個文化自由島,運營模式為“生態遺產+主題旅游+配套服務+綜合地產”。
娛樂運動與休閑度假區:運營模式為“體育運動+康體運動+度假休閑+文化生態+配套服務+綜合地產”。
會展商務與傳媒出版區:運營模式為“會展商務+出版傳媒+文化生態+配套服務+綜合地產”。
(二)西安華清池園林景觀設計重塑盛唐皇家園林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尊重“風骨為上,重舊裁基”的設計手法,緊扣“盛唐離宮”歷史線索,重塑盛唐皇家園林。
在景區入口廣場景觀設計中,結合場地留下:唐.照應古城城墻遺址。并將遺址進行嚴格保護,重新包裝設計成文化主題雕塑,給整個景區以及城市公共景觀增添一份更有歷史文脈的景觀雕塑。在整個景區內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嚴格梳理整個園區的歷史文脈,遵循中國傳統的皇家造園手法,并融入現今人類行為學、人機工程學,堅持“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原則。在景觀植物搭配中通過品種豐富、疏密有序的植物穿插種植,獨具匠心的雕塑小品加以點綴,材質各異的鋪地形式的銜接變化,文化、有機、生態自然、和諧地將其融入到周邊的驪山大環境中去。
在整個園區內“水”是華清池賴以存在與發展的靈魂,而水景觀是依照傳統園林的理水方式,結合場地地形,利用水面的開合變化,在景觀設計中運用“曲水長龍”設計理念,形成不同水體形態的對比與交融。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中部九龍湖、西部芙蓉池形成兩個大水面,一條曲水如長龍般盤繞華清宮。
三、落地運營:創造美好生活
大地風景旗下團隊大地遺產自2018年提供大明宮考古探索中心運營提升策劃服務開始,后續集合大地風景文旅集團旗下風景文創、建筑設計等專業公司力量,圍繞考古探索中心空間改造、功能提升、文創設計等共同展開策劃設計,并在此基礎上整合集團內外各類專業機構資源,與大明宮相關部門合作推進方案落地實施。
自2021年6月建成試運營以來,接待了20多個政府觀摩團、游客10余萬人次。新穎的文化運營理念、創新的文化闡釋方式、多元的研學課程及活動受到了業內外的普遍關注與好評。2021年10月,在“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發布儀式上,大明宮書院考古探索中心考古研學活動入選2021年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
結語:
新時代新征程,西安近些年來的文旅創新讓古城煥發出了新活力。大地風景步履不停,并未滿足于傳統旅游規劃領航者的角色、發揮平臺整合優勢,向“目的地美好生活創新服務商”轉變。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也是西安和大地風景所共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