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文旅研究生班第十三屆第三期課程精彩開講。本期課程主題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處理好的五個關系》,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藝術智庫項目首席專家、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周慶富院長授課。大地風景文旅集團首席科學家吳必虎教授主持了課程,并對周院長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周院長指出,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是中國首先提出來的,這也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高度契合。國家文化公園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是國家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國人乃世人了解、體驗、感知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時空標示。目前我國建設有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家國家文化公園。立足于文旅融合新階段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處理好五個關系。第一,處理好“點”和“線”的關系。國家文化公園的關注點不應該局限于一個景區、一個場所,而應由點到線,以線串點,還要看到縱橫交叉的線所形成的內涵更豐富的點。一要立足系統性,把故事鋪墊好,把故事講完整,把后續的故事發掘好;二要立足整體性,要確立全國一盤棋,尤其是關內關外一盤棋、黨史四史一盤棋、紅色綠色一盤棋思維;三要立足時代性,深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講好中國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鐵血抗爭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奮進新時代的故事。第二,處理好“古”和“今”的關系。注意不能為古而古,保護古跡、愛護文物、繼承傳統和傳承文化不能是簡單的“仿古”,更不能人為“造古”。同時,還要注意“今”,關注五大文化公園的沿線、流域在發展中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優秀人文資源為主干,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游經濟發展,精心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第三,處理好“形”和“魂”的關系。不管是景區、景點還是公園、街區,再往大的方面說,保護區、開發區等等。作為國家文化公園,最主要的是“形”“魂”兼備。這個魂,簡單地說就是核心精神、文化底蘊。要避免有“形”無“魂”,“形”大“魂”散,無“形”造“魂”。第四,處理好“人”和“物”的關系。即見人見物見生活。例如,長城和運河所代表的人工奇跡,長江的“橋”文化,黃河的纖夫文化,水患治理史等,都是民族歷史、文明和精神的重要見證。第五,處理好“動”和“靜”的關系。這既關系到如何讓一個文物說話,講好講活國家文化,也關系到如何讓非遺、口頭遺產相對固化,發揮好、傳承好民族精神。此外,在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中,既要注意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十分重視革命文化的整理、繼承和補充,還要著力打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課程中豐富的案例使各位學員對國家文件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有了更生動的理解,對五個關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后續大地風景文旅研究生班將持續推出精品課程,歡迎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