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歷程來看,生態文明是人類的一個全新發展階段,這是人類社會在工業文明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用更文明的態度對待自然的必然要求,2015年以來的各類政策文件也標志著中央部署和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總體而言,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六:一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二是以“兩山”理念為代表的生態發展觀;三是將良好生態視為民生福祉的生態民生觀;四是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生態整體觀;五是用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態法治觀;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共治觀。具體來看,我們也規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八項基礎,主要有自然資源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體系、總量管理和資源節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環境治理體系、市場化治理、績效考核和責任追求。
從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關系來看,我們認為生態文明是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保障,而生態文明背景下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踐兩山理論,藉此實現旅游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帶動旅游相關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例如,澳大利亞萊明頓國家公園很好地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與生態旅游相結合。
二是深度開發旅游產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我國不少旅游景區是國家珍貴的自然瑰寶,既有條件開發為良好的自然教育課堂和綠色發展示范區,又能通過生態旅游的方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從而發揮旅游資源的生態文化服務價值,將旅游資源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目的地發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研學旅行,它能在加強公眾對保護資源和生態文明理念的支持,這也是一種“寓教于游”的形式。例如,森林生態系統對生態健康和人體心理、精神健康具有積極影響,如何發揮其康養功能是生態旅游產品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是統籌旅游資源利用,適應保護地體系構建。目前國家出臺過若干文件,要求旅游業發展要符合自然保護地的空間管控要求,應當將旅游對自然保護地保護功能的影響降到最小化,發揮國家公園入口城鎮、社區在承接生態旅游功能的作用,構建國家公園生態旅游大格局,優化區域旅游格局。另一方面,就是構建國家公園游憩利用適宜性綜合評價技術流程,進一步優化國家公園游憩利用的功能分區。
四是加強旅游環境保護,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維護生態環境質量,合理利用旅游影響管理工具,如可接受改變的極限(LAC)理論、游憩機會譜(ROC)等。
五是把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實現多規合一。例如,支持市縣推進“多規合一”,充分發揮旅游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升級。目的在于,打破原有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強對旅游環境承載能力的監測預警,健全旅游生態補償機制。
最后,我想強調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并指導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