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相關指示要求,全面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搭建平臺、分享經驗成果,由中國旅游報社、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重慶市奉節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承辦,大地風景文旅集團、重慶千道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詩“話”鄉村2023 美好中國(重慶·奉節)鄉村旅游創新發展大會在重慶市奉節縣舉辦。此次大會旨在助力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創新鄉村發展思路,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委、重慶市委主委丁時勇,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二級巡視員白四座,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鐘前元,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仕杰,中國旅游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班若川,奉節縣委書記張果等相關領導出席了大會。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來自全國多個省區市的文旅行政部門負責人、文旅企業集團高管、旅游景區負責人、知名旅行商及投資商代表、重慶市高校代表和各大新聞媒體代表等。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輝,國際旅游學會創會主席、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蔡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副總裁、大地鄉居創始人李霞等全國知名文旅專家、業界代表等齊聚三峽之巔——詩城奉節,圍繞鄉村旅游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鄉村振興、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等話題,發表真知灼見,共同探討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二級巡視員白四座為大會致辭,他表示,鄉村旅游占據了旅游業的半壁江山,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重慶生態條件好、自然風光美、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優勢。奉節地處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重要節點,風光秀美、生態宜人、文化資源富集,近年來堅持大保護、微開發、巧利用的發展理念,推出了一系列賞鄉土特色、憶鄉情鄉愁、享農事樂趣的鄉村旅游產品,受到市場歡迎。希望未來奉節堅持共建共享,把鄉村旅游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深挖文化內涵,把握鄉村文化發展方向;加強整合提升,讓“鄉土”味產品走上品質化發展道路。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鐘前元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發展,正加快建設世界著名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奉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如今的奉節積極推進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讓文化旅游業成為實現全縣富民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的奉節要將鄉村旅游發展繼續作為提升農民致富、拓展旅游業的重要舉措,打好旅游品牌,開創奉節文明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奉節縣委書記張果表示,從世界視角看,奉節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核心區,從中國視角看,奉節是山水文化名城和全國唯一的中華詩城,從西部視角看,奉節是成渝地區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必經之地和重要節點。發展鄉村旅游,是一項惠及城鄉、造福百姓的美好事業,希望此次大會的召開能夠進一步推動奉節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全力開啟鄉村旅游發展新篇章。
會上同時舉行了多項活動。奉節縣人民政府與大地風景文旅集團等五家企業達成“鄉村共建 產業共贏”——奉節縣文旅高質量發展企業戰略合作伙伴,各方將在今后密切合作,共同助力奉節文旅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奉節縣與旅行商代表簽訂《三峽首站 詩畫奉節——奉節縣文旅高質量發展旅行商戰略合作協議》;奉節縣與中國旅游報社及重慶相關高校簽訂實踐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文體旅局和奉節縣文化旅游委簽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共創’中國式現代化美好鄉村——鄉村旅游融媒體扶持及互聯網營銷人才培育計劃”在大會上正式啟動;2023美好中國·走進詩城奉節中央媒體采風活動正式啟動;奉節文化旅游精品項目推介會、奉節進行文旅項目及招商引資政策推介等依次舉行。四大簽約儀式著力產業、匯聚人才、聚焦巴蜀、放眼全國,兩大項目正式啟動,助力鄉村旅游新發展,四大巴蜀目的地推介,深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全方位助力奉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輝作“‘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格局新思路”主旨演講。他提出,對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鄉村資源豐富、又有大城市作為依托的鄉村來說,旅游化發展是解決鄉村振興難題的一種方式。在我國新發展階段,旅游化浪潮正在全國范圍內形成,鄉村旅游的形態也在20年間不斷地發展,原先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演變,產業鏈不斷延長,區塊概念和帶狀概念正在形成,鄉村旅游的貢獻力越來越突出。從社會經濟發展方式來看,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發展、解決鄉村振興問題的同時,還要通過鄉村旅游化來構建一個與城市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經濟結構。鄉村旅游不僅是一個旅游產品問題,更是一個旅游社會形態和發展方式的問題。
國際旅游學會創會主席、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教授以“鄉村性與鄉村旅游”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鄉村性(Rurality)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鄉村振興要抓住鄉村性。第一,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本地化,發展路徑是差異化。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形成了不同的鄉村文化區,區域性的地理自然沉積、文化沉積等是文化景觀的基本特征,文化景觀是鄉村的核心價值。客源地的城市性與目的地的鄉村性級差或梯度是鄉村游的動力源泉,產業鏈的本地化要在能夠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利用本地原材料和人力資源。第二,鄉村旅游是實現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系統工程,可以通過促進鄉村環境和設施的改進、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土記憶的保護和展現、促進鄉村人才的培育和發展、促進鄉村多元價值的發現和重塑等5個途徑賦能鄉村振興。第三,鄉村空間既可以生產糧食還生產旅游休閑,建設環城郊第二住宅服務于旅居移民,特別是鄉村遺產酒店建設,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的一部分的鄉村度假旅居經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以“鄉村鄉村景區化和微度假發展之路”為題作主旨演講。鄉村景區化與微度假是鄉村振興與鄉村現代化的重要道路,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已經發展到邁向野奢、微度假方式的高級發展階段。在未來的發展中,鄉村旅游景區化與微度假高質量發展應從五個方面進行建設,分別是重視鄉村形象與文化建設;實施“五化一體”的鄉村景區化與微度假實踐路徑與優化;規劃未來產業與業態發展的畫像;利用電商、供銷社與鄉村大食堂為未來擘畫新藍圖;因地制宜地打造鄉村微度假的發展模式,例如“民宿”+微度假、“旅居”+微度假、“營地”+微度假、“分時產權”+微度假等模式。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學院蔡紅教授在“產業興旺與鄉村治理:中國式現代化圖景下的鄉村振興”主旨演講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明確了新指引,應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多方面全面振興。在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過程中,要大力發展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代表的農文旅、農商文旅體融合的鄉村特色產業業態,例如特色農產品銷售、賞花游、精品民宿等特色產業;還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讓特色手工業、特色文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成為促進農業多環節增效、農民多渠道增收的重要力量。
四川成都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黨委副書記吳俊江、浙江谷堆鄉創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曉鋒、西南交通大學鄉村振興與文化旅游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河南大南坡社區營造顧問陳奇等發表主題研討。他們以明月村、大南坡、經堂村等地的建設為例,分享了各地鄉村文旅與鄉村運營的實踐探索經驗。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主持了圓桌對話,中國旅游報社首席策劃吳琳,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副總裁、大地鄉居創始人李霞,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虹池,奉節縣大窩村黨支部書記文金平,幸福公社副總經理陳哲,大樂之野合伙人劉丹等來自政府和企業的優秀代表圍繞“堅定的方向——六位踐行者的鄉村振興夢”作了精彩分享。李霞提出,在疫情前后,鄉村文旅產業已經呈現出一些趨勢,包括多種輕業態興起、集群化和整村運營的形態出現,整村維度上的社區營造和產業運營等。在這個趨勢上,大地風景以EPCO模式、運營前置的手段探索新鄉土生活空間的建設,致力于打造多主體共生共創共享的新模式,形成多價值體驗的微度假綜合體,直面大眾市場,打造性價比回歸的成熟業態群,多元化地體現鄉村價值,持續深耕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大地風景一直以來關注鄉村,長期助力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近幾年來,編制了二十余個縣級以上鄉村振興規劃、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完成了五十幾個重點鄉鎮、重點村的鄉村改造設計,通過EPCO模式落地了呼和浩特甲蘭板馬頭琴項目、生蓋營敕勒川鄉居項目、鹽城鶴影里項目、新洋港項目等十幾個鄉村文旅建設項目。未來,大地風景還將持續深耕鄉村振興,打造更多美好鄉村目的地。
會后,企業代表、專家代表、院校代表、媒體代表等嘉賓還將繼續在奉節開展重點招商項目調研、2023美好中國·走進詩城奉節采風活動、“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考察調研等活動,實地體驗“赤甲1號”夜游項目、白帝城、三峽之巔、大窩等景區,感受并傳播奉節的好山好水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