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 | 地域 | 原工業類型 | 綜合影響力 | 特點 |
東阿阿膠城 | 山東 | 醫藥工業 | 80.56% | 阿膠養生、休閑娛樂、影視拍攝、中醫藥多產業融合 |
首鋼工業文化旅游區 | 北京 | 冶金工業 | 80.46% | 以創新、修補、綠色、活力、生態為基礎,打造多功能格局 |
紹興黃酒城 | 浙江 | 食品工業 | 80.44% | 以黃酒文化和產業文化為核心的多功能、多業態開發 |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 上海 | 紡織工業 | 80.44% | 從紡織工業向國際化時尚中心轉型 |
北方兵器工業城 | 內蒙古 | 機械工業 | 76.56% | 以軍事為特色、以“綠色生態”為原則的主題特色公園 |
宜賓五糧液旅游景區 | 四川 | 食品工業 | 69.00% | 酒旅融合、酒文融合、酒城融合 |
朱砂古鎮(萬山國家礦山公園) | 貴州 | 煤炭和煉焦工業 | 64.75% | 以丹砂文化和紅色文化為核心發展“旅游+”商業模式 |
錦門絲綢商貿旅游小鎮景區 | 四川 | 紡織工業 | 64.26% | 絲綢文化與民國建筑打造百年成都風貌 |
博山陶瓷琉璃藝術中心 | 山東 | 陶瓷工業 | 64.10% | 融合文化娛樂元素打造陶瓷琉璃文化產業集群 |
景德鎮陶瓷上海藝術中心 | 上海 | 陶瓷工業 | 62.90% | 集成陶瓷名作展覽、培訓、創造和拍賣 |
“一部首鋼史,半部北京史” 1919年成立的首鋼,面對當今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綠色低碳和創新發展作出示范。在科學技術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首鋼園區通過綠色技術創新,讓土地遺址變身場景文化;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讓生產生活創造場景價值;通過創業生態系統,讓科學技術助推場景升級。
(一)以創新、修補、綠色、活力、生態五大層級為基礎,打造“三帶五區”多功能格局
充分利用地上、地面、地下三維空間,在北區改造過程中,參考紐約高線公園國際設計與舊物重建的先進經驗,保留搬遷前的舊管道,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時對其充分利用,改造為地下通道、地面通行、空中管廊的三級慢行系統,不但解決了建筑成本,也使得老舊管道功能最大化。
(二)工廠廠房遺址改造,配套商業功能引入
改造過程中,五一劇場等多數建筑將進行新舊結合改造。風機房等老廠房原汁原味保留框架結構;三個加速澄清池改造為餐館、咖啡館、便利店。六工匯綜合體內共有24棟單體,分布在6個地塊,含有五一劇場、沉淀池、冷卻塔、水處理廠、十四總降、制粉廠廠房、電力廠廠房等較多特色工業遺存,具有較高保留價值。
(三)借勢冬奧集聚“體育+”企業,打造體育綜合生態圈
充分借助“冬奧” 契機,積極引進體育產業為冬奧賦能,推動冬奧相關設施與原有遺留建筑最大化結合建設形成冬奧與首鋼特色融合建筑群,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產業”融合創新中心以及國際化視野的潮流運動中心。
(四)重智慧科技應用,數字智能產業助推園區創新發展
首鋼園制氧創新中心引入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新媒體等數字經濟產業以及航空航天企業相關研發辦公、展演、國際交流板塊,實現工業遺產和冬奧會賽時運行、賽后可持續利用等需求完美結合。目前,首鋼園已具備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批量化創新空間的硬件基礎和服務保障能力。在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上,將重點發展科幻、互聯網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四大細分產業方向,逐漸擦亮首鋼園產業“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