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2024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2024中國(廈門)休閑旅游大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圍繞“品質旅游,以全球視野建設一流休閑旅游城市”邀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周慶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游歷圖書館創始人吳必虎作主旨演講,蓄勢展望休閑旅游發展新思路。吳必虎教授的主旨演講題為《廈門新海絲文化旅游之都:海洋書寫與旅游表征》,從全球視野下將廈門定位為新海絲文化旅游之都。吳必虎向與會者概述了中國海商文化的歷史沿革與海洋游歷記錄,通過遺產活化為旅游者提供海絲文化體驗,助力廈門打造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
吳教授指出,在以廈門、泉州、漳州、臺北、溫州、潮汕為代表的東南沿海絲路城市群中,廈門表現出較強城市經濟引力,廈門通航國內外城市,與現代海絲國家經濟聯系緊密。不管是古代以海運為主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是現代在航空線路與航海線路共同形成的”新海絲“,廈門在全球化經濟分工中承擔著重要角色,已形成東南沿海區域的一個中心城市。吳教授認為,中國海商文化,是在福建人主導下的遠距離海洋貿易驅動下形成的。由閩商主導的海上運輸與海上貿易,形成中國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三大驅動力量之一。他提出,泉州代表著古代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種文化景觀,現在的廈門,作為新海絲文化旅游之都,在文化與旅游產品打造上需要考慮和泉州的差異性。